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学而篇第十三恭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学而篇第十三 恭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恭:致敬也(这是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
恭敬、谨慎的态度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 学而》
言而有信, 也含仁义, 那么说出的话就会有人照作去做, 谦恭礼让有礼道, 耻辱就会远离你, 所作所为, 言语行动不众叛亲离, 那么族人就会向你学习.
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言之和义,始可信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就不致遭受到耻辱。“远”在此处是使之远离之意,可理解为避免。“耻”、“辱”二字其实是一个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耻既是辱,辱既是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宗”在此处为“宗而主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恭敬、谨慎的态度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 学而》
言而有信, 也含仁义, 那么说出的话就会有人照作去做, 谦恭礼让有礼道, 耻辱就会远离你, 所作所为, 言语行动不众叛亲离, 那么族人就会向你学习.
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言之和义,始可信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就不致遭受到耻辱。“远”在此处是使之远离之意,可理解为避免。“耻”、“辱”二字其实是一个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耻既是辱,辱既是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宗”在此处为“宗而主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看了学而篇第十三恭是什么意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等差数列an中a1等于二十五分之一,第十项是第一个比1大的项,则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 2020-05-14 …
求《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的第七章中心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 2020-06-20 …
求五年级暑假生活语文搜有答案····是上海的··1.第四页的第三小题2.第十三页第二小题3.第二十 2020-06-27 …
数列2,6,12,20,30,.的第十项是(),第n项是() 2020-07-09 …
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几位,十位是第几位 2020-07-22 …
如表是《十二铜表法》的目录,由此可见它的特点是()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表第 2020-11-03 …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万是第次. 2020-11-19 …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万是第次. 2020-11-19 …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万是第次. 2020-11-19 …
学而篇第十三恭是什么意思 2021-02-04 …
相关搜索:学而篇第十三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