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写这首诗时,作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携眼医前往扬州。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古诗很讲究炼字,请选取这首诗中“青苔满阶砌”的“满”,简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并说说本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携眼医前往扬州。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古诗很讲究炼字,请选取这首诗中“青苔满阶砌”的“满”,简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并说说本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
(2)本题是对诗句的写作手法和诗人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根据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体会诗人的心境.末句写“歌吹”,是以乐衬哀,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怀,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失落的心境.
答案:
(1)“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
(2)末句写“歌吹”,是以乐衬哀,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怀,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失落的心境.
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2)本题是对诗句的写作手法和诗人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根据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体会诗人的心境.末句写“歌吹”,是以乐衬哀,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怀,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失落的心境.
答案:
(1)“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
(2)末句写“歌吹”,是以乐衬哀,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怀,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失落的心境.
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看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2020-06-22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唐]李白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2020-06-26 …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 2020-06-30 …
有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泛起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歌词所表达的情景中,白塔是由于 2020-07-04 …
有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泛起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歌词所表达的情景中,白塔是由于 2020-07-04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下列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2020-07-14 …
求一首诗的诗名和作者我歌谪仙白云歌,清风飘飘吹女萝.女萝风飞白云出,秦山楚山争嵯峨.秦楚之山青欲舞, 2020-11-10 …
下面是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 2020-12-19 …
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了超尘脱俗的浪漫 2020-12-22 …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歌,完成8—10题。(7分)《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