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题。孔融“让梨”与罗尔斯“分粥”孙贵颂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说的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嗣孔文举,年方四岁,就知逊让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题。

孔融“让梨”与罗尔斯“分粥”

孙贵颂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说的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嗣孔文举,年方四岁,就知逊让之礼。一次,邻居送来一筐梨,哥哥们争先恐后抢大的,独有孔融取一最小的。老父问他:“哥哥们都拣大的拿,为什么你却挑小的呢?”孔融答道:“我年纪小,理应吃小的。”

  孔融乖。可惜人大十八变,小时那么甜的一张嘴,以后做起文章来,却锋芒逼人,多讥嘲之词,终于触怒曹操,招致杀身之祸。

  孔融曾任北海太守。想那孔融,既为圣人之后,从小品性甚好,在一省之长的位置上,定然爱民如子,清正廉洁,深得百姓厚爱。但这时的孔融,乃封疆大吏,已由“让梨”变成了“分梨”,地位变了;北海之“梨”,均由他做主决定如何分法(那个时代,断无“民主”一说),权力大了。不是低估孔太守,此时的他,决不会只拣小的拿了。否则,“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便难以保证。

  既不愿自己饿肚子,又想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面对物质财富贫乏、北海之内人多“梨”少的境况,孔太守的眉头,一定比写文章时蹙得还要紧。

  直到被杀,孔融也没有想出两全的解决办法。

  从那时到现在,古今中外多少政治家、经济学家围绕着“梨”的分法,挖空心思,吵吵嚷嚷,提出了无数种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结果大多不能令人满意。最具先进性的自然也有,比如“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以身作则”“享受在后”以及“六提倡八严禁十不准”等。然而说归说,做归做,口号不是制度。有的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一旦有权有势,便巧取豪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你咋办?

  东方不亮西方亮,人不能叫尿憋死,最近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个叫罗尔斯的老外,写了一本书《正义论》。他把社会财富比作一锅粥——在咱们这里叫“大锅饭”,由此提出了五种分粥的办法。其中第五种办法,我认为能够解决孔融分“梨”中的难题。

  那办法其实并无多少奥妙,就是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即要等其他人把粥领走了,自己才取剩下的那份。这就给分粥者提出了一个起码要求:每碗粥都要分得很均匀。道理极其简单,如果分得不均,最少的那碗粥只好留给自己,只有分得平均合理,自己才不至于吃亏。这时,分粥者非但不需出以公心,仅为自己着想,结果也是公正、公平的。

  我们对腐败现象的根源,找得够多了,比如封建残余的影响,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为官者对自己的放纵,社会财富的不丰等等。但最根本的,其实是分配机制有问题。为官者既有权决定财富的分配,又有权首先领取财富,这样一来,分配的公正、公平,只能建立在为官者的觉悟和良心之上。遇上个真正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者自然再好不过,倘若摊上个私欲膨胀、贪得无厌的货色,大多数人只有吃亏的份了。如果按照罗尔斯先生的“第五分粥法”,分粥的人只有权力分,但无权先拿,那么,再愚蠢的家伙——况且,分粥者没有一个愚蠢的——也知道公正、公平、公道对于自己是多么重要了。

  党的领导干部一向被称作人民的“公仆”“勤务员”,那好,就让公仆真正为主人服务一下,先把粥分好,让主人先拿,公仆暂且侍立一旁,等着吃最后一口。我相信,到那时,如果让群众投票的话,十个公仆中就有十个,百个公仆中就有百个,老百姓都会称他们为“人民的好公仆”。

  因为,“让梨”不如“分粥”,制度比觉悟更管用。

(1)在下列拼音处填上汉字。

清正 li 2 n   ji 6 (  )
z ^ n g (  )
私欲 p 6 n g   zh 4 n g (  )
ch ( n (  )

(2)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出自哪一本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的字意思有何不同。

①孔融让 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②面对物质财富贫乏、北海之内人多“ ”少的境况,孔太守的眉头,一定比写文章时蹙得还要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实验”“假设”“求证”这三个词按一定的顺序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5)为什么罗尔斯先生的“第五分粥法”可以解决“分梨”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所提“腐败现象”根源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政治家、经济家是采用何种方法解决“梨”的分法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制度”与“觉悟”谁重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 1 )廉洁;纵;膨胀;蠢 ( 2 )宋代徐子光《蒙求集注》。 ( 3 )①水果梨子;②物质财富 ( 4 )假设;求证;实验 ( 5 )因为“第五...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谭嗣同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分析100字左右主要是分析谭嗣同说这句话是说秦政的好还是不好?这  2020-04-26 …

请问孙传庭对杨嗣昌说的话大概含义这是孙传庭对杨嗣昌的一段建议:“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  2020-06-12 …

()劝谭嗣同和他一起逃亡,为此谭嗣同说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2020-07-07 …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巨,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  2020-11-03 …

家谱中辈分称呼比方说下面分别是几代人:A→B→C→D→E→F→G→请问:1、G对A自称第几世嗣孙?2  2020-11-13 …

1898年9月)谭嗣同的许多日本朋友苦苦劝说谭嗣同东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的搜捕,谭嗣同不听。谭嗣同  2020-11-23 …

7.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  2020-12-0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8年9月)谭嗣同的许多日本朋友苦苦劝说谭嗣同东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的搜捕  2020-12-14 …

维新人士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为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  2020-12-14 …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这反映了谭嗣同的(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