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他是“读书”与“出户”关系处理得恰当的人。《史记》既有读书得到的东西,又有司马迁亲自考察的材料。《徐霞客游记》则更是不可能不出户就诞生。社会、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大书,眼光敏锐者能发现其中精彩的句子。
杜甫主张博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博览群书却一字也写不出的书篓子:南宋的“硕学”陆澄,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簏”;《颜士家训》里那个买驴博士,“书卷三纸,未有驴字”,就买不来驴。相反,有些人能文能武:张良、韩信、曹操、范仲淹等人都经天纬地,作文章“倚马可待”——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出户”。
古人关于“出户”论及的甚少,对“读书”的见解颇多,其中又主要在“博”与“精”上有分歧。
关于博与精,同为清代学者的戴震和江藩,就主张不一。戴震主张“学贵精,不贵博”。江藩主张“读书易博,先博后约”。陶渊明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有点博与精的辩证意味。郑板桥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知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说得很挖苦。老子主张“少则得,多则惑”。孟子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总之,关于博与精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宋朝诗人尤袤说得漂亮:“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看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细读书,成效才大。
有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赵光义的宰相赵普,原识字不多,宋太祖时就是宰相。他听了太祖的劝告读了书,到太宗时说:“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论语》佐陛下致太平。”他喜“读书”,又喜“出户”,就是“出户”与“读书”的结合。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古人尚且做到了,那么,在我们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更应该身体力行吗?
1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译:
②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译: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 分)
3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内容上、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 2 分)
内容: 结构:
4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2 分)
① ②
③ ④
1 、
2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或意思同即可。3 、内容: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重点阐释 “ 读书 ” 的见解。结构:承上启下,由总说转为分说。
4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得书苏轼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 2020-05-13 …
小马虎读数时,把一个数的千位与万位,个位与十位的数刚好交换了位置,读成四千零八十五万零七百零四.这 2020-05-21 …
平方千米与万平方千米的进率 2020-06-08 …
小马虎在读数时,把一个数的千位与万位,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分别交换了位置,结果读成了三千零八十五万零六 2020-06-11 …
1万每天增长4%到1千万需要多少天请注方式1万每天增长4%到1亿需要多少天1万每天增长3%到1千万 2020-06-11 …
英语翻译冷露无声夜欲阑,栖鸦不定朔风寒.生憎画鼓楼头急,不放征人梦里还.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 2020-06-19 …
踏尽千山与万水,好地只在方寸间.教君莫要疑誃语,积善善报非等闲这四句是什么意思?这是抽签抽到的, 2020-06-27 …
成语千什么万什么千军万马千变万化千刀万剐千山万水千秋万代千头万绪千言万语千呼万唤千变万状千变万轸千 2020-07-12 …
小马虎读数时,把一个数的千位与万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个位与十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读成了:四千零八十 2020-07-29 …
小马虎读数时,把一个数的千位与万位的数字互换了位置,个位与十位的数字互换了位置,读成了408507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