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唐论曾巩成、康①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唐论 曾巩 成、康 ① 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 天下既攻秦 而 亡之,以归于汉。 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 放 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②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 且 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 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 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 拟 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 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 之 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 治 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遇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 于 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庸: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1)(5分)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 (2)(4分)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3)(3分)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小题2:C小题3:C小题4:(1)周成王、周康王死后,百姓见不到上古圣王那样的太平盛世了,天下一天天地陷入混乱,一直到秦代,完全废除了前代圣王沿用了数千年的法度。(采分点:殁、日、以至于、法、语意各1...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翻译文言文一段,谢谢有情于为离﹑旷而弗能也﹐然离﹑旷以无情而聪明矣﹔有情于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 2020-05-15 …
“欲为圣明除弊事”还是“欲为圣朝除弊事呢”? 2020-05-15 …
从1到1000000这一百万个自然数中,能被11整除而不能被13整除的数多还是能被13整除而不能被 2020-05-16 …
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 2020-06-15 …
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 2020-06-21 …
can'twaittillChristmas.等不急到圣诞节了.这是一句夸张句吗?不是真要等到圣诞 2020-06-22 …
英语翻译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 2020-07-05 …
圣经中的三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如果可能请说明根据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2020-07-06 …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曾经我们学过好几首他写的古诗,例如(写题目): 2020-07-26 …
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