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 利 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 弭 耳而去——弭:低垂
C.德 自分 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 庶几 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 利 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 弭 耳而去——弭:低垂
C.德 自分 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 庶几 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2.C
3.B
4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D
2.C
3.B
4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对“呈文”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中指旧社会上级写给下级的文书;B.在句中专指下级写给上级的文 2020-06-13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角神中国古典方形木构建筑檐下四角,或室内神佛造像的台 2020-06-17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张柏春如今,大家一提工匠 2020-06-17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拓展阅读文章!适合四年级学生读的文神兼美的文章,最好与每一篇课文从主题 2020-07-03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 2020-07-13 …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文)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 2020-07-15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所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 2020-11-04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鲁迅先生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发出的火光,也是引导 2020-11-25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角神中国古典方形木构建筑檐下四角,或室内神佛造像的台座 2020-12-01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