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寄与:________ 苏生:________
2.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诗中表现出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的句子是________。
3.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诗人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了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岭南、________以及“那辽远的一角”的景象,联系历史,“辽远的一角”是指________。
4.再现景象时,作者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请分析并选择
A.眷恋 B.痛惜 C.憎恨 D.热爱 E.赞扬 F.向往
(1)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
(2)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与一切希望( )
5.找出诗中一个用了比喻的句子,指出其表达作用。
6.诗中有一处地方运用了对比,请你指出来,并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解析:
1.寄与:给予、寄托等;苏生:新生、苏醒等 2.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3.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南海 延安抗日根据地 4.(1)B (2)F 5.像恋人的柔发,婴儿手中乳。这两个比喻非常生动、贴切、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 6.诗人安排了两个部分来展示“摸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是已经遭受敌人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一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恰构成横向对照。诗人使用两套笔墨,渲染出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夏天,在打开空调时,会发现室内的灯光变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户线中电流变大了B.线路中热损耗 2020-07-10 …
在线求指导: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 2020-07-12 …
(一)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后面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 2020-11-22 …
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回答问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2020-11-22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诗后的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写于日寇的铁牢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 2020-11-22 …
(一)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后面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 2020-11-22 …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 2020-12-18 …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 2021-01-16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探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 2021-01-16 …
麻烦老师解答: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