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7 一 10 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 颜回》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 有诬人也                    固:原来

B. 昔者帝舜 于使民                  巧:灵巧

C. 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 岂足                          多:称赞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鲁定公问 颜回曰        函梁君臣之首,入 太庙。

B. 子亦闻东野毕 善御乎? 吾妻 美我者,私我也。

C. 善矣               项王乃大惊曰:“ --- ”项王 夜起,饮帐中。

D. 舜不穷 民力           樊哙侧 盾以撞

9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 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 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 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 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 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 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7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 B 级。 B 中的“巧”是“高妙”“擅长”的意义。

8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 B 级。 A 中的都是介词,引出对象。 B 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的作用。 C 中前面的“则”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面的“则”是连词,表示承接,可译为“于是”。 D
中的“其”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人物。

9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与判断。从文中容易看出, A 项陈述的是中心重点。

10 【答案】 B

【解析】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 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 转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颜回判断的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 B 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 D 项的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意思应该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看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