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欣赏《风筝》,体验人情。风筝文/韦名女孩很美,弯弯的小月眉,汪汪的小眼睛,脸上还有两个带笑的小酒窝。女孩每天都坐在角落里卖风筝。风筝很美也

题目详情

欣赏《风筝》,体验人情。

风筝

文/韦名

  女孩很美,弯弯的小月眉,汪汪的小眼睛,脸上还有两个带笑的小酒窝。

  女孩每天都坐在角落里卖风筝。风筝很美也很多,有牛、有马、有猫、有兔、有蝴蝶、有蜜蜂、有鹦鹉、有孔雀……一地儿的动物,都像女孩一样美,也都像女孩一样纤弱。

  一年四季,女孩都在市场的角落里卖风筝。但我发现女孩的风筝很少有人问津。

  女孩不是本地人,女孩来自风筝之乡,可这里的人不习惯放风筝。

  每次上街见着女孩,我便有心悸的感觉,纤细的女孩,纤细的风筝。

  后来,每次上街,我总到女孩那里买两只风筝。女孩汪汪的小眼睛里眨啊眨,女孩帮我仔仔细细地挑:春天里风小,要放鹦鹉、蜜蜂;冬天里风大天高,要放牛放马;夏天,阳光下的孔雀最美丽……

  买了一年的风筝,我家里就堆了一屋的风筝。我没放过,也不会放。每次上街,我依然买两只风筝。

  后来,我搬了家。搬家时,我发现早先买的风筝有的霉烂了,有的折翅断翼,我扔掉了半屋子的风筝,剩下的送给了邻居的小孩子们。从没放过风筝的小孩子们蜂拥而上,把半屋子的风筝糟蹋了。

  搬了新屋好久没上过街,上了街,看到女孩,看到女孩漂亮的风筝,我又想买两只风筝。

  “姑娘,我买两只,一只孔雀,一只蝴蝶。”

   “对不起,我不卖。”女孩望了我一眼,全然没有先前的热情,冷冷地说。

  “为什么?”我觉得奇怪,女孩每天在这里摆摊,不就是为了能卖风筝糊口吗?

  “……”

  “你扎的风筝有形有状,很漂亮,我每次都来买的呀!”

  “……”女孩还是缄口不言。

  “姐姐,你的风筝很漂亮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晃动着头上的一对花蝴蝶,对女孩说。

  “是吗?小妹妹,你喜欢?”女孩眉开眼笑。

  “喜欢。这只多少钱?”小女孩指着一只蝴蝶,侧着头问。

  “三块五一只,小妹妹。”女孩恢复了热情。

  “我没那么多钱,能买吗?”

  “只要你喜欢。”

  “真的?”小女孩高兴得直拍手,掏了半天才从口袋里掏出二元钱,“给你,姐姐。”

  女孩收了钱,把风筝交到小女孩手里,跟小女孩嘀咕了半边,要怎么放,线怎么收……

  小女孩兴高采烈地走了。

  “姑娘,我买两只,一只孔雀,一只蝴蝶。”

  我明明见着女孩卖风筝,她还能不卖给我。

  “对不起,风筝不卖给糟蹋它的人。”

  “糟蹋风筝?”我一阵脸红。

  “是的,你糟蹋了风筝,花了钱就可随意糟蹋吗?”女孩说完从风筝架上拿出几只霉烂了的风筝,“这是我扎的风筝,都烂了。”女孩似乎哭着鼻子。

  “你怎么知道是你扎的,又是我糟蹋的?”一阵脸红后我开始狡辩。

  “每只风筝我都写上个‘青’字,不信,你看。”女孩指着霉烂的风筝的一角,让我辨认。

  每一只风筝上的的确确写着个“青”字。

  “我扎了三只马,只卖出一只,是你买的。”

  女孩指着头快掉落的马风筝,悻悻地说。

  我低下了头。

  女孩不再出声,空气似乎凝固了。

  “你不要再买了,我把这几只翻新后你过几天来拿。”良久,女孩恢复了柔声细气。

  我不敢望女孩的脸,悄悄走了。

  我自然没勇气去拿回风筝,我更没勇气去怜悯卖风筝的女孩。

(选自2009 7 20 日《羊城晚报》,有改动)

1 .为什么“我”见到女孩“便有心悸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当时女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我”为什么“更没勇气去怜悯卖风筝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完本文,你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 .因为女孩的纤弱、生意的冷清让人同情。

  2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示例:虽然他经常照顾我的生意,但对这种糟蹋风筝、不珍惜别人劳动、不爱惜美的人,我不能再卖给他风筝了。

  3 .大意对即可,示例:自立自强,坚韧善良,热爱美,有个性,讲做人原则的人。

  4 .因为“我”意识到了自己看似高尚的同情,在小姑娘坚强自立和爱美之心面前是多么地卑微,“我”因为惭愧而缺乏再去拿风筝的勇气。

  5 .示例一:人应该有同情心和爱心,但要注意好心不能办坏事,不要让你的同情心和爱心伤害别人。示例二:同情别人,先要尊重别人,尊重对方的劳动,让对方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