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
题目详情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修己以安百姓”……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修己以安百姓”……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表现为: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加以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以得出,宋代儒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新儒学;据材料“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可以得出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的做法.第二问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3)据材料“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孔子的原始儒学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据材料“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汉代儒学和宋代儒学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由此得出了不同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 变化: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融合,多元趋向一体.
(2)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教思想;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 发展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
(3)原因: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吸收其他学说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2)依据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以得出,宋代儒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新儒学;据材料“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可以得出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的做法.第二问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3)据材料“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孔子的原始儒学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据材料“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汉代儒学和宋代儒学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由此得出了不同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 变化: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融合,多元趋向一体.
(2)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教思想;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 发展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
(3)原因: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吸收其他学说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看了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福建语文,数学,历史,生物,政治,地理.分别是什么版的福建语文,数学,历史,生物,政治,地理,物理 2020-04-09 …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意义要从政治地理历史三个角度来分析.额……其实我主要问的是地理的区位,克什米尔为 2020-05-21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 2020-06-10 …
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在其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①对民族地方的直接统治方式② 2020-06-30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 2020-07-25 …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分别考多少才算优秀?如题谢谢了我期末考试语文77 2020-11-15 …
英国和苏联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据此回答17—18题。17.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 2020-11-2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高华治史的特长不在其获取史料的能力,而在其对史料解读时所 2020-12-02 …
英国和前苏联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据此回答以下小题。小题1: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 2020-12-18 …
英国和前苏联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据此回答5~6题.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