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
题目详情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修己以安百姓”……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修己以安百姓”……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表现为: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加以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以得出,宋代儒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新儒学;据材料“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可以得出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的做法.第二问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3)据材料“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孔子的原始儒学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据材料“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汉代儒学和宋代儒学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由此得出了不同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 变化: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融合,多元趋向一体.
(2)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教思想;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 发展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
(3)原因: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吸收其他学说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2)依据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以得出,宋代儒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新儒学;据材料“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可以得出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的做法.第二问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3)据材料“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孔子的原始儒学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据材料“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汉代儒学和宋代儒学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由此得出了不同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 变化: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融合,多元趋向一体.
(2)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教思想;批判“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 发展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
(3)原因: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吸收其他学说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看了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2020-06-12 …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 2020-06-12 …
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 2020-07-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2分)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 2020-07-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礼运》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2020-07-2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2分)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 2020-11-24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国家 2020-12-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2020-12-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教育在儒学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孔子以后 2020-12-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教育在儒学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孔子以后的历代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