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蜀道难主旨

题目详情
蜀道难 主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对《蜀道难》一诗的主旨,说法颇多.教材参考书说,从最后一段看,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写到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诗鉴赏词典》说“关于本篇,前人又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我以为作品的主旨并非一定要符合作者本来的意图,因为作品一旦产生,它也是不以作者初衷为转移的客观,只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也可以发掘其客观性的主旨.本诗也应如此.根据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以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特点,我认为蜀道难的主旨可以理解为:探险者的礼赞和悲歌;表现着怀才不遇者的愤懑与痛苦.
诗作首先是用超时空的视觉从历史、地理、传说的角度极写蜀道的高耸险峻;接着则用在蜀道途中跋涉者的所见所闻,极写蜀道的阴森恐怖;最后又用历尽沧桑者的口吻叙述着凭依险峻独霸一方的故事,极言争战蜀道的惨烈悲壮.
在第一段中,诗作用五丁开山的传说,交代蜀道的来历.这个传说的引用,凸现了五壮士开路探险者的形象,表现了人类勇于开拓自己生存空间的探险精神.第二段第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和最后一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都是反诘句,表达的似乎只是规劝之意.可是换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探险者形象.第三段状写了争战的惨烈,叙述口吻中,我们不难想见一个历尽险峻从失败中走过来的探险者,“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情状.
从诗作的实际情况看,第一段饱和了诗作主人公对探险者的礼赞,而在最后一段固然也很明显的表露其探险失败的伤痛.而第二段中诗作主人公的前后两个反诘句,既表现了对探险者的不解甚至规劝,也表达出对探险的赞叹.这种矛盾,我们可以从诗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上找到解释.诗人一生两度进京为官,两度探险漫游;他的思想既受儒家影响,怀有济天下黎民的政治抱负;更受道家浸染,崇尚个性解放,不满世俗束缚.此外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谓“以武犯禁,不爱其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但这种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始终在追求.在这过程中,理想、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就自然会在诗歌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开山的五丁作为探险者形象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而那个知难而进的“来者”之“君”更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整首诗就是一曲对探险者(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的礼赞和悲歌.
看了蜀道难主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我梦见北京很美,想要去那里才能高兴,却不曾想去容易回来却难了.听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  2020-05-16 …

补出下列空缺部分。(8分)(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李  2020-06-09 …

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挑出来并加以改正。①《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恐怖,②但读者  2020-06-22 …

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  2020-06-28 …

‘蜀难道,难于上青天’,是历史上人们对进出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描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2020-07-05 …

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也写出了“蜀道”的艰难、奇丽,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四句诗,不少于80字。  2020-07-10 …

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挑出来并加以改正。①《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可怖,②但读  2020-07-11 …

按要求背默本学期几篇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1)《登高》一诗的颔联:,。(2)《蜀道难》中有用动物  2020-11-10 …

按要求背默本学期几篇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1)《登高》一诗的颔联:,。(2)《蜀道难》中有用动物  2020-11-10 …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