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书籍)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题目详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书籍)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通“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依林木之下___
②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___。
(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
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书籍)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通“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依林木之下___
②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___。
(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有时靠在林木下.或:有时. ②常常说...
看了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具体体现在①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②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 2020-06-07 …
为什么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总夸学生,而高中老师只会骂学生不会夸学生?令我不解的是,只有班主任是在学生 2020-06-17 …
自然科学与哲学密切相关,表现在()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 2020-07-12 …
物理力学弱,电学更好.高三快来了.怎么补习力学老师不好,自己不爱.吃力.老师好,自己喜欢,电学挺好 2020-07-22 …
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 2020-11-04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说明了A.学生虽是“遵从 2020-11-14 …
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 2020-11-15 …
小学毕业后,小军兴高采烈的来到中学读书,不久变有了很多的不如意.老师讲课和小学大不一样,就是不想听课 2020-11-28 …
张老师带学生乘车外出郊游,甲车主说“不论师生,每人8折”,乙车主说“学生9折,老师免费”,张老师算了 2020-12-23 …
2015年春季开学后,随州市某中学与在职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其中承诺“不讽刺歧视学生”“不体罚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