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幽径悲剧每段段意

题目详情
幽径悲剧每段段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由幽径的各种神奇的景象过渡到对古藤萝的描写,上文所写的各种神奇景象又很好地衬托了下文要写的古藤萝,从而突出了对古藤萝的留恋和难忘.
2.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遭受劫难后剩下的惟一一棵藤萝的无比的珍爱之情,也是对无知的人们无端砍伐燕园中藤萝的劣行的极大愤慨.
3.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淡淡的幽香,嗡嗡的蜂声”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一棵古藤的存在使作者对时事的愤慨心情为之改变,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之火.
4.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吊死鬼”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砍的怪异景象,写出了作者看到这一情景的无比惊诧之情.“在风中摇曳”表现了作者怅惘与无奈的心境.
5.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以“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作比,形象地写出了被砍断了的古藤的凄凉景象;“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则写出了对人们漠视古藤的愤慨和悲哀.
6.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作者将自己与所谓的伟人作比较,以自责的口吻写自己,其实是一种曲笔.表现了作者感情的细腻和丰富,写出了他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的热爱.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
7.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灵魂”、“显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此句并非说明作者相信迷信,而是曲折地反映了作者为这棵古藤的冤屈申诉,对无端砍伐者的极大的愤慨.
8.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
三个“决不会”的内容是层递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注意到”才会“关心”,进而才会为它的命运“伤心”.四个“偏偏”从自身的角度把读者的视线一步一步地引向幽径,引向幽径的这棵古藤.三个“决不会”,四个“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无端毁坏自然毁灭生命的行径的痛恨,也是对自己这种感情缺少共鸣的“友声”的一种无奈的哀叹.
9.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此句篇末点题,表明作者要永远坚持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写作特色
1.层层铺垫突出中心.
本文在多个方面做了铺垫.写幽径,写众多古藤,都是为写那一棵古藤做铺垫;写众多古藤在文革中都未能幸免于难,而独有这一棵躲过了劫难,为下边写它受到愚氓砍伐的悲剧命运做铺垫.从全文看,前边的描述为后边的抒情做铺垫.这样就更好地突出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十分关注和热爱这个中心意思.
2.描写细腻生动,感情深沉丰富.
文中心理描写细腻,作者写自己对古藤之死感到悲哀,引起别人无法理解的痛苦,感情抒发淋漓尽致.用拟人手法所写的一棵古藤的心理,也是作者心理的反映.“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这些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心声.
从不同角度抒情、细致动人,先是说对这棵藤萝顾而乐之,并说是自己惟一的一点安慰,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这是正面抒情,藤萝被砍后,感到十分悲哀,抒发了对它的痛惜之情,这是从反面抒写了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作者又用细腻的笔法抒写内心的感受,抒情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