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
20乘以12分之5乘以8分之312分之5乘以15分之18乘以9分之530乘以2又5分之2乘以6分之 2020-04-07 …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一批人从甲地出发(同时),一部分以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另一部分人乘坐速 2020-04-11 …
有关新农村建设知料在我们村正在建设新农村,村干部以每平方米180元买下地皮后,招标以3万5起出标, 2020-05-13 …
某TV160型推土机,其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20KW,质量为15000kg,每条附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2020-05-13 …
某人从A地到B地,假设他以4千米/时的速度行走,走完规定时间,离B地还有0.5千米;如果他以5千米 2020-05-23 …
把一片均匀生长的大草地分成三块,面积分别为5公顷、15公顷和24公顷.如果第一块草地可以供10头牛 2020-06-10 …
英语翻译1.进行运算2.转身面向我3.和平地4.以...5.从...逃脱6.的旁边7种植庄稼7.对. 2020-11-02 …
如图,高娃承包了一块三角形草地,他把草地分成东、南、西、北四块分别牧羊,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西边的草地 2020-11-10 …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请阅读以下度假胜地和游客的有关信息,然后匹配游客与 2020-12-14 …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请阅读以下度假胜地和游客的有关信息,然后匹配游客与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