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科学家做过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工业污染区非工业区

题目详情
科学家做过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作业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基因组成可能是___.浅色基因组成可能是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的结果.
A.长期烟熏    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长期自然选择
(3)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4)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蛾的基因组成是bb,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因此,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保护色是深色;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保护色为浅色. 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动物的保护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此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桦尺蛾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4)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
(1)变异;BB或Bb(或BB、Bb,只写出其中一个不正确);bb;
(2)C;
(3)生物防治(以鸟治虫或以虫治虫或以菌治虫皆可);
(4)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看了科学家做过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