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 ,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 。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
(3)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 。
(4)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人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 处,约2h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____________。
分 析:
动物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细胞膜上有糖蛋白,能识别和感知激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生物实验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所以在完成实验操作步骤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变量;所以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肾上腺素,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根据第一步可知,饲养条件为背光;因为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所以预期实验结果为: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乙 、丙、 甲。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雾霾主要成分之一是大气中的颗粒物质(PM)j其中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由于 2020-05-14 …
王叔叔剥了一些花生,其中三粒花生和四粒花生的数量相同,两种花生米粒数加起来有56粒.三粒花生和四粒 2020-05-16 …
趣味数学题:现有12个珠子其中一粒与其他的11粒质量不同.最多可使用天平三次,找出这颗珠子!这道题 2020-05-21 …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图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 2020-06-06 …
如图所示是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纳米粒子的一种装置.待选粒子带正电且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待选粒子 2020-06-15 …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很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硼镁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 2020-07-05 …
陶健同学做出假设:与埋在土壤中的种子相比,置于土表的种子发芽率降低.他选取了10粒大小相近的蚕豆种 2020-07-08 …
波色子与场的联系量子场论表明,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某种粒子来传递的,即基本相互作用都是 2020-07-11 …
线粒体的()膜向内腔折叠形成(),使其表面积大大增加.线粒体的()上和()中还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2020-11-22 …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与细胞膜大致相同,但物质含量有差异B.线粒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