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名师谈作文:作文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题目详情
名师谈作文:作文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冯为民(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学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文是涌出来的,情真意浓,激情洋溢,感人至深;第二层次的作文是流出来的,顺理成章,文从字顺,平实自然;第三层次的作文是挤出来的,生搬硬套,东扯西拉,敷衍成文.现在第一层次的美文已很难一见了;第二层次的作文也不多见;而第三层次的缺乏真情的作文却每每见到,读罢总会产生一丝苦涩、一丝困惑——学生作文中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首先,受作文指导的不良文风的影响.
高中生写作文时普遍在“大气”和“文化底蕴”等方面花力气,作文往往写实的很少,写虚的很多.基本上都是为作文而作文,是典型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状态下,“为赋新词强说愁”.再从形式上看,一味突出应试八股的套路,如讲究词藻的华丽,开头结尾常用整句,或排比或对比或对偶,有的还加上煽情的题记.这样的文风随着应试教育的回潮,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原因很简单:不少阅卷老师喜欢这类文章.
其次,作文训练往往不能落到真情处.
语文教师对作文训练历来是十分重视的,但往往不能落到真情处.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训练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淀,让学生真情投入,长此以往,作文的假大空就会成为必然.如有三位教师在教《金岳林先生》一文时,都组织了写作训练:(1)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金先生一样与众不同的老师.请在我们现在的任课老师中任选一位,利用细节描写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他的特点来.(2)请大家以站在你面前的语文老师——“我”为对象,以“我”与你们日常接触的平凡小事为题材,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表现“我”的特点.(3)仿照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法,把有趣的老师、同学写一写,课堂上交流.
题(1)的选择空间较大,如果教师能狠抓落实的话,学生或许可以写出真情来;题(2)看似具体,但如果语文教师自身对学生来说并不能激起真情,那就写不出有真情的文字来;而题(3)中如果没有“片断”的提示,学生能完成一篇“仿作”吗?可见,偏重于技巧而忽视真情的关注,是作文真情流失的重要原因.
再次,作文命题往往缺少激发和唤醒“真情”的张力.
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应该具有激发和唤醒学生情感的力量.如果题目富有情感张力,给学生留下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就容易使学生有一吐真情的机会.但很多作文题却因为审题难度偏大,窒息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或过“空”过“虚”,让学生无从着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对有类似经历的学生来说就很容易写出真实感受;相反,面对“诗意地生活”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很容易矫情,写不出情真意切的文字.
作文需要真情,我们呼唤作文的真情倾泻,我们期待“涌出来”的佳作,也希望学生的作文是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实现“我笔写我心”.
学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文是涌出来的,情真意浓,激情洋溢,感人至深;第二层次的作文是流出来的,顺理成章,文从字顺,平实自然;第三层次的作文是挤出来的,生搬硬套,东扯西拉,敷衍成文.现在第一层次的美文已很难一见了;第二层次的作文也不多见;而第三层次的缺乏真情的作文却每每见到,读罢总会产生一丝苦涩、一丝困惑——学生作文中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首先,受作文指导的不良文风的影响.
高中生写作文时普遍在“大气”和“文化底蕴”等方面花力气,作文往往写实的很少,写虚的很多.基本上都是为作文而作文,是典型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状态下,“为赋新词强说愁”.再从形式上看,一味突出应试八股的套路,如讲究词藻的华丽,开头结尾常用整句,或排比或对比或对偶,有的还加上煽情的题记.这样的文风随着应试教育的回潮,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原因很简单:不少阅卷老师喜欢这类文章.
其次,作文训练往往不能落到真情处.
语文教师对作文训练历来是十分重视的,但往往不能落到真情处.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训练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淀,让学生真情投入,长此以往,作文的假大空就会成为必然.如有三位教师在教《金岳林先生》一文时,都组织了写作训练:(1)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金先生一样与众不同的老师.请在我们现在的任课老师中任选一位,利用细节描写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他的特点来.(2)请大家以站在你面前的语文老师——“我”为对象,以“我”与你们日常接触的平凡小事为题材,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表现“我”的特点.(3)仿照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法,把有趣的老师、同学写一写,课堂上交流.
题(1)的选择空间较大,如果教师能狠抓落实的话,学生或许可以写出真情来;题(2)看似具体,但如果语文教师自身对学生来说并不能激起真情,那就写不出有真情的文字来;而题(3)中如果没有“片断”的提示,学生能完成一篇“仿作”吗?可见,偏重于技巧而忽视真情的关注,是作文真情流失的重要原因.
再次,作文命题往往缺少激发和唤醒“真情”的张力.
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应该具有激发和唤醒学生情感的力量.如果题目富有情感张力,给学生留下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就容易使学生有一吐真情的机会.但很多作文题却因为审题难度偏大,窒息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或过“空”过“虚”,让学生无从着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对有类似经历的学生来说就很容易写出真实感受;相反,面对“诗意地生活”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很容易矫情,写不出情真意切的文字.
作文需要真情,我们呼唤作文的真情倾泻,我们期待“涌出来”的佳作,也希望学生的作文是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实现“我笔写我心”.
看了 名师谈作文:作文的真情是如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几道逻辑学的问题,急切,1、在p∨非q为真时,请问:当p为真时,q的真值情况如何?当q为真时,p的 2020-05-17 …
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A.原命题 2020-06-03 …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是指A.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B.消费者享有知 2020-11-01 …
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成功更重要的是,一 2020-11-02 …
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 2020-12-01 …
若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p,才q”是假的,则p,q的真假情况是()A.p真q真B.p真q假C. 2020-12-13 …
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A.原命题真 2020-12-13 …
我真想书包轻一点作文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2、文章字数不少于400字,写完后我真想书包轻一点 2020-12-26 …
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A.原命题真 2021-01-01 …
论真性情文中作者所说的“真性情”指的是什么?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