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山间小路龙应台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盖着野花和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山间小路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盖着野花和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盖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9月,不到40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什么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尽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争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记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年前的中国。

  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变成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他又怎么会如此肆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以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赫曦台上有个6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醮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轩泉怎么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

  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地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

头一段写海德堡“哲学家小径”的作用是什么?(写出三点)

(2)

对岳麓书院的兴衰,作者是怎样看的?(写出三点)

(3)

文章末段写道:“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2)“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

(4)

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西方与东方、古代与现代,十分自然。

B.

本文写岳麓书院,着重写了朱熹与张栻论辩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

“赫曦台上有个6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醮清水在地面练字”这一情景大有深意,说明中华传统的文明后继有人。

E.

百轩泉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活力。

F.

作者介绍刘珙重建书院,还着重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始终是对立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4.CF;

(1)

  ①引出东方哲学家小径;

  ②为下文作铺垫,暗示岳麓山小径不平凡的历史;

  ③增加文章的文化涵养。

(2)

  ①书院兴,说明文明在前进;

  ②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

  ③不管霸权如何嚣张,文明终究是压不住的。

(3)

  (1)①再点“小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②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

  (2)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也指中华文明初建的时候。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山间小路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研究《易经》的问题新人,想研究.开始打算边看原文边看注释,我知道要真正深入理解,要深厚的文言文功底  2020-05-14 …

选择题:把“哲学上的斗争”看作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A.哲学史解决世界观问题的B.  2020-06-08 …

我想给儿子起个名字,那天在舜帝陵看见了睿哲文明的牌匾,我了解的是和文明连称的德行为睿哲.但有没有更  2020-06-25 …

我想给儿子起个名字,那天在舜帝陵看见了睿哲文明的牌匾,我了解的是和文明连称的德行为睿哲.但有没有更  2020-06-25 …

1726—1729年,伏尔泰避居英国,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发表《哲学书简》(  2020-07-0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  2020-11-03 …

请大家分析一下我选文还是选理本人身处西安一所重点中学:数学,化学,物理成绩班里倒数,政治排名一般,历  2020-11-21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许多同学都在运用哲理的眼光分析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哲理和生活的关系是:  2020-11-25 …

政治、求助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不患寡而患不均  2020-12-20 …

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战士陈衡哲认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