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铜反应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
题目详情

(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无明显反应现象的是______.
(2)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观察到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______,开始不反应,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能缓慢发生反应或微热时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______.
a.通入X气体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有沉淀产生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若将(2)的Ba(OH)2换为氢硫酸,则通入X气体后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铁为活泼金属,所以铁与稀硫酸、稀硝酸反应反应;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所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为②④;没有明显现象的为①③,
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2)③浓硝酸常温下就能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①浓硫酸常温与Cu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②稀硫酸与Cu加热也不反应;④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弱,常温下与Cu反应生成NO、硝酸铜和水,反应较缓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亚硫酸钡;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能把亚硫酸钡氧化成硫酸钡,所以正确的为ac,
故答案为:③;①;②;④;ac;
(3)氢硫酸会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浅黄色的硫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故答案为:有浅黄色沉淀产生;2H2S+SO2═3S↓+2H2O.
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2)③浓硝酸常温下就能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①浓硫酸常温与Cu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②稀硫酸与Cu加热也不反应;④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弱,常温下与Cu反应生成NO、硝酸铜和水,反应较缓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亚硫酸钡;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能把亚硫酸钡氧化成硫酸钡,所以正确的为ac,
故答案为:③;①;②;④;ac;
(3)氢硫酸会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浅黄色的硫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故答案为:有浅黄色沉淀产生;2H2S+SO2═3S↓+2H2O.
看了 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所有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所有反应物 2020-04-08 …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重量B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 2020-06-04 …
I2H2=2HI我查了几本资料书都是吸热反应!但为什么我按反应物的能量和生成物的能量算出,是生成物 2020-06-04 …
反能量就是暗能量吗?传说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既然物质有反物质,那能量呢?宇宙起源时没有时间和空 2020-06-24 …
有理数试题一、填空题1、引入负数是实际需要,我们用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 2020-07-24 …
小明在研究几个反比例函数中发现,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因变量y变小了,因此,小明认为所有反比例函数在 2020-07-25 …
有等质量的镁和铁,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 2020-11-01 …
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无能量变化的特例?有的反应不是要通过两条化学方程式表达吗?那么会不会一个是吸热反 2020-11-28 …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H为负值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 2020-12-25 …
1.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2.在反应A+B=C+D中,5gA和10gB敲好完全反应,生成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