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题目详情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便 还家   (      )                  ②此人一一为 言所闻(      )
太守说如此(      )             ④ 病终(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3:.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写法与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写法一样,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无人问津”。
小题5:.从《桃花源记》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你认为作者的理想境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实现了?请列举现实生活一个例子阐述个人见解。(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①同“邀”  ,邀请     ②详细  ③到     ④随即,不久
小题1:⑴桃源人带领妻子儿女以及相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⑵就顺着以前的路,处处都做了记号。
小题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题1:B
小题1:示例一:没有完全实现。桃花源中环境优美,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大量良田被占用,环境污染严重。我们村附近建立一个药厂,村子里的沟凼全部变成了臭水沟。
示例二:没有完全实现。《桃花源记》中人们相处和谐。而今天,虽然人们物质生活富足了,但人际关系紧张,人人自危。前不久报上还刊登了一个消息,一个司机扶起马路上倒下的老人,结果被说成这个司机撞到老人,被索赔。

看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  2020-06-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  2020-06-29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与东吴生相遇(唐)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  2020-07-05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与东吴生相遇(唐)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  2020-07-05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短文,完成后面题目。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020-07-05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  2020-11-21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  2020-12-13 …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2020-12-26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4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021-01-14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