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目。文化复兴,“复兴”何事?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目。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读之声,凡有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开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

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

(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

B.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这些传统文化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

C.“善”具体表达虽然不免流动迁移,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

D.不但不同社群对“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

6.《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揭示其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 且是一部简陋之作。

B.《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

C.《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

D.《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

7.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 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赞许。

B.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

C.复兴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

D.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C

6.C

7.A

【解析】

5.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首先要整体阅读,通盘把握,快速把握主要信息;然后审明题意,运用题干反溯法,即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A项在第二段的开头,原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与选项的句子一致;B项也在第二段,原句是“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与选项一致。D项在第二段,原句是“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与选项一致。C项中的“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错误,文章原文是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故答案选C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概的思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段落,将选项与之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C项所说“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错误。原文中的句子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由此可知, 《弟子规》只重视“弟子”服从,不思考“父兄”何为。选项所说的内容是朱熹的观点,并非《弟子规》,故本项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干中明确目标“文化复兴”,抓住目标来搜索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其与选项进行比较。A项在文中第一段,原句是“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与选项一致。B项在第一段,原句是“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文章的意思是“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是对“态度”进行反省,而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选项张冠李戴。C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原句是“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选项丢弃了限制性的条件“却必须直面现实”,扩大了范围。D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原句是“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由句子可以知道,这只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故选A。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目。文化复兴,“复兴”何事?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  2020-05-14 …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但可以查阅和复制这句话为嘛错了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档  2020-06-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文化复兴,“复兴”何事?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  2020-07-2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初期,拿破仑攻占意大利;1814年,拿破仑被赶下台。一位意大利人就此  2020-11-10 …

古文阅读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2020-11-22 …

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阅读下面文章,①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2020-12-01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四君子”与“四小人”①战国时期的风诡云谲之中,士争雄、国争霸的社会场景  2020-12-24 …

阅读下列材料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后,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到:“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懂得  2020-12-30 …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象这样的单位叫复合单位.下列单位中不属于复合单位的是()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