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谈贾岛的《访隐者不遇》访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是我国唐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谈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我国唐代以“推敲”而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仅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就可想见当时来访者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这句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来访者的问题: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这三番问答,至少需要六句才能表达,可是贾岛却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里的“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了。
这首诗的成功,一方面是构思精巧,另一方面是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不能相遇,自然也就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来访者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愈发显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问答,表达感情逐层深入,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希望落空;“只在此山中”,使诗人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贾岛在选取景物入诗时,好像是信笔而书,所虑不远;在色彩的选用上,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其实,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正是诗人精心摄取入诗的。这松与云,这青与白,其形象与色调恰和大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是相符的。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苍松赞其风骨,白云显其高洁,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1.第一段说“此诗就是一个例证”,文章用这首诗证明了什么?(不超过16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访隐者不遇》一诗的抒情有一个逐层深入起伏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惘然若失(每格填一字)
3.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说青松白云的形象和色调同隐者的身份是相符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说,诗人访隐者不遇,心情是惘然若失的;也有人说,诗人虽然访隐者不遇,但心情是欢畅愉悦的。对诗人访隐者不遇的心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2.满怀希望 希望落空 萌生希望;3.青松、白云挺拔苍翠,悠远淡雅;隐者济世活人,超凡脱俗;青松、白云的特点与隐者的品行是相符的;4.本题可有多种答案。答案示例①诗人满怀对隐者的钦慕前来访,却未相遇,因而惘然若失。答案示例②诗人来访,虽未相遇,但为自己所钦慕的隐者是一位济世活人,超凡脱俗的真隐士而感到愉悦。答案示例③诗人来访,虽未相遇,但隐者所居山中的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令诗人心情欢畅。
关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 2020-04-06 …
在什么情况下像不成在光屏上 2020-05-13 …
下列不成为对偶句的一下列不成为对偶句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2020-05-13 …
下面的句子不成对偶,请改动下句,使它们组成一组对偶句.上句:看社会知国情坚定报国志下句:放瞻望下面 2020-06-08 …
多项选择题07:下列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B.判例法尽管以文 2020-07-11 …
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A、10:8B、5:4C、8:10 2020-07-26 …
假如你叫李华,你的美国网友Jim发来一封email,向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情况,请你根据中文提 2020-11-08 …
若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是(-12,2),则下列不成立的为()A.a<0 2020-11-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 2020-11-20 …
下列不成为对偶句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明月别枝惊鹊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