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以听到他亲口说明他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以听到他亲口说明他本人和他的罪孽。”——我开始说道:“啊!可悲的灵魂!难道你这么早就厌腻了已得的财富?而你过去为了发财,曾不怕把那佳人骗娶到手,随后却又把她变卖玷污! 你像根木桩,上下颠倒,插在地里,不管你是谁,你若能说话,就请开尊口。”那鬼魂(指教皇尼可洛三世)把双脚一齐扭动了一下,随后又叹了一口气,用哭泣的声音对我说:“---你该知道,我生前曾身着尊贵的法衣,我确实是母熊的儿子,我是如此贪婪成性,想让小熊们也能青云直上,在人世我把钱财放进口袋,在这里则是把我自己打入恶囊。在我的脚下,还有其他人(指教士、主教)被拖进,他们被一个压一个地平放在岩石的夹缝,因为他们在我之前犯有买卖圣职的恶行。”
——《神曲·地狱篇》
材料二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请回答:(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3)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分析《十日谈》为什么又被称为“人曲”?
材料三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 《九十五条论纲》(4)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517年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5)材料三的作者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看法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但丁,教会中上层教士荒淫、腐败、伪善,作者反对教权,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或人文主义思想。(2)薄伽丘反对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3)《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反对神性和神权。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称之为“人曲”。(4)马丁•路德,1517年他领导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5)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此人是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块刚好沿倾角为Q的斜面匀速下滑,若该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去,物块沿斜面上滑加速度大小?..一块  2020-05-17 …

用心灵倾听谁用心灵去倾听,倾听了什么,为什么说是用心灵倾听  2020-05-21 …

不曾拥有,何曾失去是谁的诗句或词句?貌似曾经听说过是纳兰容若的,是谁的,纳兰容若又是谁?另求清朝八  2020-06-08 …

下列各词组分别属于哪类词组?听说读写去不去愿意去是谁请他来去操场打球牺牲生命有饭吃总结报告太阳出来  2020-06-20 …

我觉得我很努力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我今年读初二了上课时听课挺认真的而且课后还预习复习了但成绩为什么就是  2020-06-23 …

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  2020-06-23 …

小芳和小飞同时从A地到B地去,小芳沿着大的半圆走,小飞沿着三个小半圆走,两人的速度相同,谁先到达目  2020-07-12 …

英语翻译失败是挫折,是痛苦,但它又可以转成为成功.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骑车.妈妈先给我做示范,我迫不  2020-07-24 …

阅读短文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有一次,  2020-11-02 …

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