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小题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小题2:A小题3:C 小题1:这段文字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质”和“文”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而文应时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B项中的“‘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很抱歉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和你联系,因为需要照顾我父亲的原因,请谅解,这是完整的论文,论文的 2020-05-17 …
议论文中引用寓言算是什么论证方法?一篇议论文中用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寓言故事,一个相当于笑话的故 2020-06-05 …
议论文能用的苏格拉底、泰戈尔、柏拉图的事例&名言议论文能用的苏格拉底的事例&名言...泰戈尔的事例 2020-06-13 …
根据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择正确答案。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其中本文运用的主要 2020-06-13 …
论文自引的界定问题:引用第二作者的文章,算不算自引凤姐和芙蓉姐姐曾发表了一篇论文A,凤姐是第一作者 2020-06-21 …
关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问题以前没有接触过模糊数学,最近看了看模糊数学的书,知道隶属函数的取值应该是 2020-06-28 …
英语翻译人工翻译~论文中用的,比较专业!拜托机器翻译的不要“捣乱”让我白开心可以吗?关联理论认为人 2020-06-29 …
毕业论文用自己的话表达算抄袭吗马上要交论文了,由于已经签约工作没有多少时间去认真研究写出自己的新意, 2020-11-04 …
英文论文引用一句句子的格式我的论文中引用一句中文,譬如引用这句“你们家的人从上到下全像那只哈巴狗。" 2020-11-26 …
论文中用英语“‘”的读法在论文答辩中经常会有v,v‘这样的表达,中文通常把后者读“v撇”,但是在英文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