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论自然美李泽厚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自然美
李泽厚 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②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③“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④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⑤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2)根据文意,作者的“自然的人化”说该如何理解?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自然美
李泽厚 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②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③“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④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⑤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2)根据文意,作者的“自然的人化”说该如何理解?请简要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它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自然的人化)--分析问题(剖析别人对“自然的人化”所作的狭义化理解和比拟性理解的错误)--解决问题(阐述对“自然的人化”的正确理解).
(2)解答本题立足于第②--⑤自然段,理解内容,分点概括: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随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改变.②“自然的人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③“自然的人化”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答案:
(1)首先针对自然美的美学难题,点明自己“”的观点;接着;最后.
(2)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随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改变.②“自然的人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③“自然的人化”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2)解答本题立足于第②--⑤自然段,理解内容,分点概括: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随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改变.②“自然的人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③“自然的人化”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答案:
(1)首先针对自然美的美学难题,点明自己“”的观点;接着;最后.
(2)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随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改变.②“自然的人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③“自然的人化”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看了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媲美的读音孩子回来说,语文老师上课时告诉他们,读bi。因为之前和和他说过这个词,他说我读的不对,老 2020-05-14 …
怎样才是完美的读书笔记格式读书笔记可以写哪写内容?以怎样的格式写是比较好?怎样才能快速完成次笔记? 2020-06-04 …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的读后感 2020-06-21 …
谈美读书笔记跪求谈美的读书笔记,2000字左右 2020-06-22 …
我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里供观赏,这些植物最好放在()A.阳光下,经常浇水B.阳光下 2020-08-01 …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不可改变原来的意思.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 2020-11-26 …
8.有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可以盆栽用于观赏,这些盆栽蕨类应放在()A.室外阳光充足处B.室内光线阴 2020-12-07 …
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论自然美李泽厚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 2020-12-23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悲剧美的音乐诠释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 2021-01-15 …
求优美的各类句子!急!比喻句两个拟人句两个夸张句两个写事的开头结尾各两个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