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一一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B.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C.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97岁时,又拿出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解答此题,可从传记的内容和传主的人物精神及事迹角度分析作答,C项,“只是一个教书匠”是季羡林自己认为的;D项,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E项,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文化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文化给教育  2020-06-17 …

从5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选出4人,分别求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种数(1)甲乙两人不全当选(2)至少有两名  2020-06-22 …

文娱,体育三类活动,参加人数的比是1:3:4,求参加美术,文娱,体育活动的人数各占六年级总人数的美  2020-06-25 …

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每人至少爱好体育、文艺和科学三项中的一项.爱好体育的有55人,爱好文艺的5  2020-07-17 …

据图A枝芽总切面和B枝条结构示意图回答:(1)3将来发育成,4将来发育成,5将来发育成.(2)4能  2020-07-31 …

英语翻译1、教育生态学2、新课改、新课标3、边缘效应、花盆效应4、限制因子定律5、教育节律6、生态  2020-08-01 …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  2020-11-04 …

请大家帮忙,把以下文字翻译成英语是什么?谢谢!!!1.本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  2020-12-21 …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  2020-12-28 …

根据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介绍你的语文老师.1.姓名:高娜,出生于中国北京,25岁2.外貌:黑头发,大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