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分析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

题目详情

阅读分析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天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十年封建文化“酱缸”里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民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些玩得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书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没有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上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委琐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正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廉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是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注] 周作人,现代作家,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新文学写作。其后他写小品散文,力主平和冲淡,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鼓吹“闲适幽默”小品。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教育总署督办。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瓜豆集》及《鲁迅的故家》等。

(1)文中第二段画有横线的句子中,“前事”和“后事”分别指什么?

“前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本文结尾时写道:“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试从文中找出支持他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请分条简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结合作者对周作人的看法,简答: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周作人?(限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作者将周作人与鲁迅的作品与做人进行了对比,从而称颂鲁迅作品是经过千万遍拷问的不朽之作,且鲁迅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

B.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极为深刻,同时仍具有现实意义。作者还认为文学画廊中的阿Q在今天的中国仍活得有滋有味,给人以深沉的反思。

C.周作人是“玩文学”的行家和鼻祖,文中从多方面加以论述和分析。读后让读者耳目一新。

D.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相得益彰。行文逻辑性极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段落构思全文。

E.文气流畅,语言犀利,颇有鲁迅杂文的冷峻和深刻,在选材上很有特色,事例典型,论述充分,具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前事”指周作人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后事”指周作人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府季员教育总署督办(或“曾任伪职,当过汉奸”)

(2)①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的重铸者;②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他对民族的某些劣根性作了深刻的批判;③我们的国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完成,毒化民族的阿Q精神仍在滋生。

(3)要点:①肯定他曾为新文化做过有益的事,他的书可读,但不应评价过高;②其任伪职,当过汉奸则是不可原谅的。

(4)AB

看了阅读分析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0.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走进作  2020-05-14 …

10.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走进作  2020-05-14 …

22.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  2020-05-14 …

读鲁迅”综合实践题。(8分)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  2020-05-14 …

读鲁迅”综合实践题。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  2020-05-14 …

6.综合运用。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2020-05-14 …

6.综合运用。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2020-05-14 …

拟串联词: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  2020-06-21 …

自己心目中的鲁迅1.就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2.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3.  2020-11-08 …

对鲁迅提问题要求同学记下读鲁迅作品时遇到的不解的问题、或想跟鲁迅先生商榷的问题等。学校将举行论坛,邀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