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四:如图2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说明“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4)材料四反映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如图1

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四:如图2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说明“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4)材料四反映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郡县制“以地缘为本位”,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3)据材料三“公元前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可知,“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推恩令的实施,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4)材料四反映的官职是司隶校尉,其职能是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5)据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知,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皇帝制度;三公制度.统一度量衡.
(2)分封制;“以地缘为本位”或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3)推恩令.
(4)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5)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郡县制“以地缘为本位”,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3)据材料三“公元前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可知,“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推恩令的实施,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4)材料四反映的官职是司隶校尉,其职能是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5)据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知,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皇帝制度;三公制度.统一度量衡.
(2)分封制;“以地缘为本位”或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3)推恩令.
(4)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5)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大神帮忙翻译一下东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天下所在土断。孝武时,范宁陈时政曰:“昔中原丧乱,求大 2020-06-1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 2020-06-30 …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 2020-07-15 …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 2020-07-15 …
2013年7月1日杭宁高铁正式开通,对于湖州市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成为长江三角承东接西的重要 2020-11-03 …
我现在初三,想考南宁二中,最多能考4个A+2个A,能去南宁二中么?我是宾阳的我数理化都不错,就是语文 2020-11-07 …
穿越陕甘宁三省区的铁路线是()A.陇海线(连云港——兰州)B.安西线(安康——西安)C.宝中线(宝鸡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①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阅读 2020-11-23 …
下列的情景在秦朝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朝廷中,大臣齐呼“皇帝万岁”B.中央官吏太尉正在向秦始皇上奏 2020-12-25 …
(2012•南宁二模)近期,英国科学家制取出“干水”.“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