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相似的历史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两国都曾向西方取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昔同治初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

题目详情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相似的历史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两国都曾向西方取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昔同治初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问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言中!惩前毖后(吸取前面的教训,日后不再犯错),亡羊补牢……尚可以知从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年)
(1)材料中中国人游历欧洲、购买船炮后发起什么运动?俾斯麦认为造成未来中弱日强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中梁启超感叹俾斯麦的预测“不幸言中”,所指何事?
(3)梁启超列举俾斯麦的言论,有何目的?以梁启超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为是否完全实现“亡羊补牢”?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中“昔同治初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中人之游欧洲者,询问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判断中国人发起的是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以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由材料“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可知日本人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学习的主要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学业.由材料“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可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主要是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俾斯麦认为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学业,而中国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造成未来中弱日强的原因.
(2)由材料中“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年)”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被迫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的大大加深.
(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希望清政府能变法维新,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企图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君主立宪的道路,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结果运动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走不通的.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学业,而中国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
(3)为变法维新营造舆论支持,没有,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走不通的.
看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相似...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一地理某某在当地时间11点从旭日东升的圣彼得堡乘机起飞,向西飞行1100千米后,在正好日出的奥斯  2020-05-12 …

从乌市出发沿东北方向自驾去喀纳斯七天游请问:从东线向喀纳斯方向--返乌市从西北方向返乌市,那些地方  2020-05-13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4分)(2)甲丙两地1月风向  2020-05-14 …

爱因斯坦在桥上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个朋友,他要去  2020-06-10 …

阅读大本营.爱因斯坦在桥上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  2020-06-10 …

爱因斯坦在桥上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  2020-06-10 …

1."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一句话中“似乎”与“肯定”矛盾吗?为什么  2020-06-11 …

高一物理求回答乘磁悬浮列车时,江伊同学通过观察悬挂小球绳子的偏离竖直线的情况来分析列车的运动情况,  2020-07-02 …

中国和俄罗斯经贸往来判断错误的是()A.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矿产B.中国向俄罗斯主要出口服装、玩具、电子  2020-11-24 …

如表为四位同学从大自然中寻找方向的证据,不能正确判断的是()学生生活中的实物判断证据及方向甲太阳日出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