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忆,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黏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沈从文的乡愁静静地流在中国大地,流动在他和他的民族记忆的河流中。

 B.“水”影响了沈从文一生,它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赋予他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C.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表达作者希望在爷爷有生之年陪他回故乡的热切和憧憬。

 D.“书”在文中指爷爷的创作,也喻大千世界。回到爷爷的故乡,作者感到物是人非。

 E.本文简介爷爷一生,记叙湘西所见、沅水对爷爷的影响及自己愿望思念,文脉清晰。

7.文题为“湿湿的想念”,主旨是“湿湿的想念”。请分析“湿湿的想念”含义。(4分)

8.沈从文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文章第一段也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说法的理解。(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6.C D 7.两层意思:爷爷“湿湿的想念”是对沅水深情的想念,“湿”因沅水,因泪水。“我”湿湿的想念因想念爷爷而流泪。 8. “这些文字与画……理想”中理想指:①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准确预测”是地震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期盼,但这种预测目前还做不到。这说明①人在  2020-05-15 …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会上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  2020-05-16 …

佛教中的“无能”是什么意思?比如:“若不作意,即无能所。”或者“佛说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经”还有“一  2020-06-17 …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说明了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②人们在规律  2020-06-24 …

大海不可能一直风平浪静,天空不可能一直万里无云,生活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总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出现在  2020-06-29 …

1.面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我们应该()①在老师面前不能违反,其他时间无所谓②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2020-12-01 …

面对旱灾,有人打井找水,有人人工降雨,但有人却求神灵保佑,还有人听天由命。这说明A.人们各自信仰的神  2020-12-10 …

“天灾不由人”说明A.是否发生天灾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决定一切B.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C.规律  2020-12-10 …

上题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  2020-12-10 …

漫画启示我们()。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