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画”同“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画”同“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要机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己,人谁不堪?何须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旨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不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材料四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材料五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贞观政要》
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如何看待宰相所起的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3)从材料三、四、五可以看出唐太宗在政策上作了哪些重要调整?(4)结合背景与材料内容评述唐太宗的治国方针和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唐太宗采取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 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善于纳谏,减少决策失误;提倡节俭;重视农业,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使民族关系融洽。(4)唐太宗的治国方针政策,使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天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  2020-05-16 …

甲乙丙三人分19只羊,规定甲得二分之一,乙得四分之一,丙得五分之一.但分时不准谦让赠送,不准宰杀变  2020-06-07 …

英语翻译东坡谪岭南,元符末始北还.舟次新淦,时人方础石为桥,闻东坡之至,父老儿童二三千人,聚立舟侧  2020-06-22 …

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  2020-07-19 …

科举制度最早创立于哪一时期?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与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  2020-07-28 …

①老大嫁作商人妇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④古之学者必有师⑤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020-07-29 …

人类一开始是自然的奴隶,后来成为自然的主宰,现在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协同发展.这说明A.  2020-11-22 …

甲乙丙三人分19只羊.规定甲得二分之一,乙得四分之一,丙的五分之一,但分时不准谦让赠送,不准宰杀变卖  2020-12-1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  2020-12-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