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2015年3月,“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农业稳,天下安.中国自古就重视农业的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时期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成就先秦时期
题目详情
2015年3月,“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农业稳,天下安.中国自古就重视农业的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 时期 | 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成就 |
| 先秦时期 | 战国时期,秦国在四川成都平原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1) ___.公元前356 年,秦国又进行了一场变法,法令规定,国家 (2) ___,允许自由买卖.这 些措施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 秦汉时期 |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后继者们,吸取秦亡的教训,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3) ___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4) ___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北朝的 (5) 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 隋唐时期 | 隋朝时,(6) ___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7) ___统治时期,农民改进生产技术,制成曲辕犁和筒车,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 宋元时期 | 宋朝时,(8) ___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 明清时期 | 明末 (9) ___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
| 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0) ___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3)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5)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6)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8)本题考察经济中心南移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
(9)据所学知,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10)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上所述,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重视;农业政策的调整;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安定的社会环境;农业著作;农业改革等.
故答案为:
(1)都江堰;
(2)承认土地私有;
(3)文景之治;
(4)江南地区的开发;
(5)《齐民要术》;
(6)大运河;
(7)唐玄宗(或李隆基);
(8)水稻;
(9)徐光启;
(10)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重视;农业政策的调整;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安定的社会环境;农业著作;农业改革等.(只要围绕有利于农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3)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5)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6)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8)本题考察经济中心南移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
(9)据所学知,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10)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上所述,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重视;农业政策的调整;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安定的社会环境;农业著作;农业改革等.
故答案为:
(1)都江堰;
(2)承认土地私有;
(3)文景之治;
(4)江南地区的开发;
(5)《齐民要术》;
(6)大运河;
(7)唐玄宗(或李隆基);
(8)水稻;
(9)徐光启;
(10)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重视;农业政策的调整;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安定的社会环境;农业著作;农业改革等.(只要围绕有利于农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2015年3月,“三农”问题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自动控制原理中渐进稳定和大范围渐进稳定有什么关系?他们和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有什么关系?渐进稳 2020-05-16 …
DNA 双链 氢键 稳定性DNA C G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所以热稳定性较高 ,但在化学中氢键只与 2020-05-17 …
下列关于稳态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由细胞内有序而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B.稳态被破坏必将 2020-06-20 …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 2020-07-11 …
用一个电阻R与一个稳压二极管组成一个基本稳压电路,输入电压15V.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6V,稳 2020-11-01 …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由细胞内有序而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2020-11-20 …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指出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重向好发展态势 2020-12-17 …
电子电路关于稳压管概念不清,我们现在讲了二极管中的稳压管,提到它的原理的时候老师是按书上讲的.但我还 2020-12-20 …
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 2020-12-20 …
下列有关知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之最B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F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