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如何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蜜蜂的寓言》
题目详情
如何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蜜蜂的寓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如何解读这个悖论呢?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凯恩斯曾形象地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按照他的观点,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因此,凯恩斯的理论后来被一些人解释为需求决定论.
在深受读者欢迎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萨缪尔森指出:“本·富兰克林的《穷人理查德的手册》告诉我们:‘节俭一分钱就是挣一分钱’.”但是,“正当我们学习穷人理查德的智慧时,出现了一代新的理财奇才,他们声称在萧条时期,古老的美德可以是现代的罪恶.”
古老的美德何以成为现代的罪恶?萨缪尔森试图用冷静的态度来解开这个悖论之谜.他告诉我们考虑以下两点有助于澄清问题:一是在经济学中我们必须永远警惕逻辑上的合成谬误.也就是说,对单独个人有益的事不一定因而就对全体有益;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精明可以是社会的愚笨.二是解决节俭悖论的线索存在于经济是否处于萧条的水平这一问题之中.在一个古老的社会中,我们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状态;因此,我们把国民产品用于当前消费越多,可用于资本形成的产品就越少.如果产出可以假定总是处在其潜在水平,那么传统的节俭理论就是绝对正确的,即从个人和从社会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节俭悖论使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反储蓄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商家和消费者变得悲观时.然而,美国罗林斯学院的马克·斯考森在《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中指出:萨缪尔森的反储蓄主张近年来似乎有了一些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萨缪尔森的心思不再专注于此,始于第十三版(1989),他加进了支持储蓄的部分.”实际上,针对凯恩斯主义者的反储蓄偏见,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储蓄的关键是增长而非节俭.新古典主义者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对节俭悖论学说也提出了批评.现在,西方有一种对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和奥地利学派有关储蓄立场的补充方法,即在经济增长时期既鼓励储蓄又鼓励消费者支出.这种方法使得消费者支出上升时,储蓄和投资也上升,结果将使经济增长进入新境界.
节俭悖论给我们哪些启示呢?笔者以为,任何悖论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理论体系或特定的语境而言的,节俭悖论也不例外.
其一,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如何解读这个悖论呢?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凯恩斯曾形象地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按照他的观点,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因此,凯恩斯的理论后来被一些人解释为需求决定论.
在深受读者欢迎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萨缪尔森指出:“本·富兰克林的《穷人理查德的手册》告诉我们:‘节俭一分钱就是挣一分钱’.”但是,“正当我们学习穷人理查德的智慧时,出现了一代新的理财奇才,他们声称在萧条时期,古老的美德可以是现代的罪恶.”
古老的美德何以成为现代的罪恶?萨缪尔森试图用冷静的态度来解开这个悖论之谜.他告诉我们考虑以下两点有助于澄清问题:一是在经济学中我们必须永远警惕逻辑上的合成谬误.也就是说,对单独个人有益的事不一定因而就对全体有益;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精明可以是社会的愚笨.二是解决节俭悖论的线索存在于经济是否处于萧条的水平这一问题之中.在一个古老的社会中,我们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状态;因此,我们把国民产品用于当前消费越多,可用于资本形成的产品就越少.如果产出可以假定总是处在其潜在水平,那么传统的节俭理论就是绝对正确的,即从个人和从社会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节俭悖论使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反储蓄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商家和消费者变得悲观时.然而,美国罗林斯学院的马克·斯考森在《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中指出:萨缪尔森的反储蓄主张近年来似乎有了一些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萨缪尔森的心思不再专注于此,始于第十三版(1989),他加进了支持储蓄的部分.”实际上,针对凯恩斯主义者的反储蓄偏见,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储蓄的关键是增长而非节俭.新古典主义者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对节俭悖论学说也提出了批评.现在,西方有一种对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和奥地利学派有关储蓄立场的补充方法,即在经济增长时期既鼓励储蓄又鼓励消费者支出.这种方法使得消费者支出上升时,储蓄和投资也上升,结果将使经济增长进入新境界.
节俭悖论给我们哪些启示呢?笔者以为,任何悖论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理论体系或特定的语境而言的,节俭悖论也不例外.
其一,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看了如何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文,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如何对待前人的理论?讲语言的书已经很多了,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两千 2020-05-14 …
阅读下文,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如何对待前人的理论?讲语言的书已经很多了,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两千 2020-05-14 …
请帮忙做道申论言语理解题【例题】中医学_________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________ 2020-05-16 …
英语翻译国际商务合同周密严谨的语言特点给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论文首先阐释了用语 2020-05-16 …
“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理论,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说明()。A.理论是第一位的B.它违背了“实践是检验 2020-05-31 …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的一条,那么他也垂直于另一条1用图形语言表达2题设与结论 2020-06-15 …
以德育理论如何理解孔子所言: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得要运用德育的理论去理解 2020-11-10 …
运用逻辑原理分析一部影视作品要求:1-故事梗概500字2-至少用五种逻辑推理并标序号(直言三段论,联 2020-11-23 …
对言论自由理解正确的有:[]A.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B.发表言论的内容,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 2020-12-07 …
关于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论文2000字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的论述,要归纳和总结出论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