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材料一(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二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
2、材料一
(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 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不得调动军队。此外 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 向皇帝述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3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宋、清为加强专制主义采取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古代君专制度演进趋势(2分)
(4)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在秦朝和汉朝,地方的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柳宗元对这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6分)
(5)根据材料四,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趋势?(6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4分)
2、(1)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并相互制约;明朝废除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3分)
(2)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并任用身边侍从为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宋朝:中书门下行驶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四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清朝:设置军机处。(6分)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分)
(4)从郡县制变成郡国并行制。柳宗元认为:郡县制能使中央有效的管理地方,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封国的出现,使地方割据势力增强,威胁到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6分)
(5)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极大,是省制的开端。趋势: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势力削弱(6分)
(6)认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但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专制极易造成政治的腐败;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和思想的发展。(4分)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统治集团 2020-06-17 …
造成西晋统治短暂的直接原因是[]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C.统治集体内部争权夺 2020-07-06 …
北宋统治者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主要是为了解决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B.统治集 2020-07-11 …
唐朝后期“朋党之争”所反映的矛盾实质上是A.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中 2020-11-25 …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 2020-12-01 …
农工党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前提交了一份提案,提出取消文理分科、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 2020-12-06 …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从2011年起,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 2020-12-26 …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从2011年起,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 2020-12-26 …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性质的评述,正确的有[]A.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B.是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C 2021-01-04 …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①秦朝实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