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题目详情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讲信修睦 ②女有归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大同社会有怎样的特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讲信修睦 ②女有归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大道行之也 | 石青糁之 |
B.不独子其子 | 欲穷其林 |
C.矜、寡、孤、独、废疾者 | 可爱者甚繁 |
D.货恶其弃于地也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大同社会有怎样的特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修:培养;
②女子有归宿.归:归宿,出嫁.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意及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用法.
A:之:助词,的/代词,指字;
B:其:物主代词,他的/代词,这;
C:者:…的人/…或花;
D:于:介词:在.意思与用法相同,
故选:D.
(3)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句中重点词有:是故,因此;兴,发生;作,发生.翻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概括出: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答案:
(1)培养;归宿,出嫁.
(2)D.
(3)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4)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①(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修:培养;
②女子有归宿.归:归宿,出嫁.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意及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用法.
A:之:助词,的/代词,指字;
B:其:物主代词,他的/代词,这;
C:者:…的人/…或花;
D:于:介词:在.意思与用法相同,
故选:D.
(3)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句中重点词有:是故,因此;兴,发生;作,发生.翻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概括出: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答案:
(1)培养;归宿,出嫁.
(2)D.
(3)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4)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看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2020-04-0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2020-05-16 …
贵妇人眼中的大海穷男人眼中的大海“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即景,景即情”,此时贵妇人和穷男人的心情肯 2020-06-18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B.秦律细 2020-06-19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B.秦 2020-06-21 …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 2020-06-30 …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 2020-07-08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事,倚辩于上……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可见A世卿世禄制 2020-07-08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由此说明A.中 2020-07-12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A.丞相独揽大权B.秦律严苛细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