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甘龙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龙曰:臣闻之: “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
杜挚曰:臣闻之: “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臣闻 “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君其图之!
—— 《商君书》
材料二 “ 自议新法 …… 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 ” 煕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 “ 数与安石争论 ” , “ 御史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 ” 。 “ 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 ” 。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分别是针对什么变法展开的争论?这两次变法都遭到一些人反对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最初都能推行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6 分 )
(2) 结合这两次变法的教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0 分 )
解析:回答第 (1) 问 “
” 时,主要是根据材料中提示的关键词句作答,由材料一中的 “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 ”“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可知甘龙、杜挚反对变法,由 “ 秦国 ” 得出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材料二中的提示词是 “ 司马光 ”“ 安石过失 ”“ 青苗、免役等法 ” ,由此可知是王安石变法。反对者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损害了他们的自身利益。能推行的 “ 共同原因 ” ,除了改革家自身的原因外,还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回答第 (2) 问时,主要结合变法的教训,注意的一点是,两次变法都遭到 “ 守旧势力 ” 的阻挠, “ 守旧势力 ” 不能表述成 “ 封建地主和大官僚 ” ,因为商鞅变法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 (1) 材料一:商鞅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变法。
遭到反对的主要原因:损害了反对者的利益。
能推行的共同原因:改革者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有坚强的信念等。
(2)① 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坚定的信心、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 变法要顺应历史潮流、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等。
16世纪,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的做法是[]A、从非洲贩运黑奴B、从亚洲输入华 2020-04-06 …
《劳动合同法》中所指当事人是指()。A.劳动者B.劳动力的使用者C.劳动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D.劳动者 2020-06-07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 2020-07-08 …
《观刈麦》写出炎炎赤日下,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句子写出作者面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内心十分惭愧的句子:.写 2020-11-06 …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后者说明了穷人的心声,但有钱的主难道不操纵着每个劳 2020-11-07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 2020-11-30 …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西、英、法等国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为补 2020-12-18 …
在登鹳鹊楼江上一个晚上不在家注册试试时风描写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常用 2020-12-21 …
2010年5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增加一线劳动 2020-12-23 …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①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②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