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依据材料一,说明作者王韬的“华夷观”与传统“华夷观”的不同。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
材料一 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依据材料一,说明作者王韬的“华夷观”与传统“华夷观”的不同。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可以得出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偷运西学之果”、“‘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可以得出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第二小问的体现,结合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本小问的动力,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故答案为:
(1)不同: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具体体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动力: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偷运西学之果”、“‘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可以得出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第二小问的体现,结合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本小问的动力,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故答案为:
(1)不同: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具体体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动力: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 2020-06-18 …
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王来何操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020-06-22 …
翻译游褒禅山记里的一句话!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明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 2020-06-27 …
总结一下《游褒禅山记》一文的判断句式是如何呈现的?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 2020-06-28 …
下列句中的“者”,用作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险以远,而至者少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020-07-06 …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B.幽王之身 2020-12-14 …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A.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C. 2020-12-19 …
对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是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②石之对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 2020-12-24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因为主流是精华.③我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2020-12-29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B.而/余亦悔其随之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