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依据材料一,说明作者王韬的“华夷观”与传统“华夷观”的不同。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
材料一 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依据材料一,说明作者王韬的“华夷观”与传统“华夷观”的不同。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可以得出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偷运西学之果”、“‘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可以得出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第二小问的体现,结合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本小问的动力,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故答案为:
(1)不同: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具体体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动力: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偷运西学之果”、“‘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可以得出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第二小问的体现,结合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本小问的动力,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故答案为:
(1)不同: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具体体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动力: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不仅银河系有无数的星星,银河系外的星系里也还有无数的星 2020-05-15 …
安全生产“四无”是( )A.无事故,无障碍,无人员重伤,无异常B.无事故,无障碍,无未遂,无习惯性违 2020-05-29 …
英语翻译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 2020-06-16 …
英语翻译楚王(楚庄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太子遂,延理日:“车不得至茆门.至 2020-06-17 …
翻译良说冤前者之死也遂发念取诸医书研精探索如其为学然久之无不通贯 2020-06-18 …
①陷于寇,抗声骂贼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⑤遂强起登舟⑥虽 2020-06-22 …
下列各句中“解”不表本义的是①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②遂以解国之大患.③孔子自解,④屠牛 2020-11-08 …
“虽”和“若”的意思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推此志也,遂于日月争光也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2020-11-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 2020-12-17 …
英语翻译楚王(楚庄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太子遂,延理日:“车不得至茆门.至茆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