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请回答,“魏主”是谁?他力主“迁都”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归纳“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回答至少包含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请回答,“魏主”是谁?他力主“迁都”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归纳“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回答至少包含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中“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可知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是: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由材料“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可知商鞅变法的特点是: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也可以概括为: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
(2)依据材料二“务耕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由材料“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魏主仰慕中原文化”可知,魏主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必须把洛阳看做是自己的家乡,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根据材料四“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可知,隋朝统一的基础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5)纵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从中可以看出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
故答案为:
(1)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
(2)奖励耕战;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5)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
(2)依据材料二“务耕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由材料“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魏主仰慕中原文化”可知,魏主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必须把洛阳看做是自己的家乡,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根据材料四“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可知,隋朝统一的基础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5)纵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从中可以看出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
故答案为:
(1)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
(2)奖励耕战;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5)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体积计算有一圆形饮料瓶,容积是3立方分米,现在里面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厘米,倒放时空 2020-05-13 …
有一饮料瓶,容积时3立方分米,现在它里面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 2020-05-13 …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2020-05-13 …
12、一个圆柱木头,沿着直径切开,截面是一个正方形,木头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求这块木头的体 2020-06-03 …
一艘载重400吨的商船,容积为600立方米.现有两种货物待运,甲种货物每立方米3吨,乙种货物每吨体 2020-06-13 …
一艘载重400吨的商船,容积为600立方米.现有两种货物待运,甲种货物每立方米3吨,乙种货物每吨体 2020-06-28 …
材料一:同治三年,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的信中表明:“外国所觊觎者,在苏州未通商地方,竟以开路为主;三 2020-07-23 …
塑料电容壳印字脱落的原因,与什么有关?客户反馈电容壳表面印字易刮落,印章模糊,材料PBT(阻燃、玻纤 2020-11-14 …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系统规范了中央层面政党协商的内容 2020-11-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