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第二句中的“渺茫”从“景语”和“情语”两方面看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从“景语”和“情语”两方面看各有什么含义?
(2)诗的最后一句和前三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从“景语”方面看,“渺茫”是在描写“春江”,所以突出了“春江”的特点;从“情语”方面看,“渺茫”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特点,结合“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进行思考;
(2)解答第一问,需要从抒情手法方面进行思考,前三句主要在写景,所以是“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最后一句是在直接抒情,抓住“断人肠”便知;解答第二问,注意理解前三句和最后一句的内容,从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1)(4分)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心中情: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4分)前三句寓情于景(间接抒情),含蓄委婉;末句则直接抒情,卒章显意.前三句写景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末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水为乡“描出江南特点,也有以水为家之意.语属宽解,情实至深.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淼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日暮征帆何处泊“,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由景入情,抒发别绪.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可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诗中四句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景象之中,使客观的景象染上浓重的主观感情的色彩.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