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胡同生出“中国的脊梁”彭俐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梁漱溟先生的生日适逢九九重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胡同生出“中国的脊梁”

彭俐

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

梁漱溟 先生的生日适逢九九重阳节,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父亲梁济,清末曾任内阁中书,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

地安门中学就是梁漱溟先生的母校,如今,其原址是五中分校。

班上,梁漱溟与廖福申、王毓芬、姚万里三人最为要好。四位翩翩少年,曾一起在酒楼聚餐,食蟹饮酒。商定从每人身上缺点、短处摘出一字,作为相呼之名,以资警醒。梁的一字之名是“傲”,廖的称呼是“惰”,王的大号是“懦”,而姚的命名是“暴”。梁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

梁漱溟 先生感叹:“遂成我之自学的,完全是我父亲,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我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我大约从十岁开始即好用思想。”

梁漱溟 先生回忆:“到十几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关于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世俗之人虽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那就是不行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

“约14岁光景,我胸中已有了一个价值标准,时时用以评判一切人和一切事。这就是凡事看它于人有没有好处和其好处的大小。假使于群于己都没有好处,就是一件要不得的事了。掉转来,若于群于己都有顶大好处,便是天下第一等事。以此衡量一切并解释一切,似乎无往不通。”

在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前踱步,只见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 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在“东西方文化比较学”已然成为热门显学的今天,梁漱溟先生的一些学术观点和见解依然耐人寻味。比如,他认为西方文化是理智文化,由身出发;而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则是理性文化,由心出发。理智着重于外在事功,而理性偏重于内心体验。故西方科学昌盛,而中国玄学发达。他认为中国文化“植基深厚”、“坚卓伟大”,而民族精神见诸儒学者多。他在阐述儒家学说时,说得精辟而透彻:一是“向上心强”,二是“相与情厚”。即仁人之准则,是要在社会里“向上”,在人伦中“相厚”。

(《 醒狮国学》 2012年第5期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介绍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的事迹,通过父亲梁济投积水潭自尽一事,烘托出梁漱溟先生“民主”的成长环境。

B.一王姓老师给梁漱溟的批语:“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而一范姓老师则认为他“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说明梁漱溟当时总是惹王老师生气,而总能讨范老师欢心。

C.梁漱溟先生的父亲对梁漱溟的影响是很大的,认为梁漱溟的观点正确,就支持鼓励;而不赞同的,也不强加干涉,这使得梁漱溟在思想上获得了很大的自由。

D.作者对于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更以冷暖适中的色调烘托出他的父亲梁济不卑不亢性格特点。

E.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内心是无比伤痛的,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认识到了西方科学昌盛,而 中国 玄学发达的观点。

12.如何理解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这句话的含义?

                                                                                      

13.梁漱溟先生关于自学有哪些深刻的体会?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14.梁漱溟先生在阐述儒家学说时,得出精辟而透彻的看法:一是“向上心强”,二是“相与情厚”。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CD

12.这既是对父亲的一种宽慰,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3分)他认为社会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暂时的黑暗挡不信历史前进的步伐。(3分)

13. ① 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 ②具备
眼光见识,力争上游; ③方向明确, 追求不已。(每点2分,共6分。)

14.所谓“向上心强”,指的是一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和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力争上游,都能够高标准要求自己。(3分)而“相与情厚”则是对做学问时的情感价值观的理解,一份深厚的情感,能够激发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从而支撑着他不断去努力探索。(3分)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便能够产生一种内在动力,让自己带着一种自觉与自信去面对一切。(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项“投积水潭自尽”一事与“民主”不构成因果关系;B项“惹王老师生气,而总能讨范老师欢心”错;E项强加因果。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文中“ 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同时联系文本主旨,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 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文中“ 关于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世俗之人虽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那就是不行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解算式谜EEBD减DEEB=BEB4这个题中的字母分别表示1到9的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  2020-05-17 …

位置原理数学题,要分析,在等式‘’雪含思青山映X6=青山映雪含思‘’中,相同汉字代表相同数字,不同  2020-06-08 …

陈太丘与友期语文题目1文中两个比较难理解的字或词.(2)、文中分别表示敬称和谦称的字.(3)、文中  2020-06-12 …

有两道算式:好+好=妙好好×妙×真好=妙题题妙其中每个汉字表示0~9中的一个数字,相同汉字表示相同  2020-06-23 …

题1,有12本书,分成3堆,每堆4本!有几种不同分法?题2.,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4本,有几种不同  2020-06-25 …

笑笑和淘气用电脑入同样字数的搞件,笑笑每分录入100个字,需要6分完成,淘气用8分钟录完这份稿件,  2020-06-28 …

语文基础知识,加分的题1、拽茸副怜魔杖找出汉字中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个?2、给下面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  2020-07-10 …

ABB乘以c等于1995ABC是同一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提示仔细阅读题目发现这四个数字应该是相同的.B  2020-11-03 …

下题中的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题目在下面:下题中的  2020-12-02 …

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