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古人有句老话叫“年前节后,防火防盗”。然而,近来不少地方火灾频发,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场大火尤其令人触目惊心。其实,古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古人有句老话叫“年前节后,防火防盗”。然而,近来不少地方火灾频发,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场大火尤其令人触目惊心。其实,古人很早已有防火意识:老话说的“防火防盗”即是将防火放在了首位。在防火方面,古人还形成了独特的防火文化。 中国最早的防火理论“防患于未然”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在“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从小处做起”的观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所谓“熛”,即迸飞的火星,整句的大意是。堤坝再长,蝼蛄蚂蚁打的洞能让其溃决;房子再大,从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星能将其烧毁。言下之意,防火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是一点点漏洞都要及时修补。虽然韩非子是借防火的道理喻做人做事的态度,却透露出了先秦人对防火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强调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申鉴·杂言》记载的“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在建筑上安置“厌胜”之物镇火,就是古代所谓的“防火厌胜术”。也是古代在民俗信仰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如今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上仍能看到。最典型的是北京紫禁城,每一座宫殿上都有防火灾的厌胜之物。如太和殿上的屋脊两端各有一个对称的龙形物——古代建筑学上称“正吻”或“大吻”,其设置即是出于镇火减灾的设计和考虑。设置厌胜之物是古代大型建筑上必不可少的设计,为古代建筑界广泛采用。 其实,所谓厌胜之术毕竟是一种伪术。安置了正吻的紫禁城,并没能禁绝火灾。有学者统计,到1949年前,紫禁城共发生大小火灾73次,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先后被烧过4次。 在建筑物上设置厌胜之物,本质上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防火文化”,古代十分盛行的“五行防火术”,便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于“门不带钧,阁必有水”,这在皇家建筑防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古人喜欢在门上悬挂或书写匾额,以标明其名称。所书匾额中的“门”字,最后一笔往往不带钧,如果对照字典,这写法明显错了。实际上,这是古人出于防火的愿望有意写的。古人认为 “门”字上的钧与“火”有关,带钩即带“火”,此后皇家建筑上“门”字一律不带钩。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此更深信不疑,还曾因此杀人。 除了“门不带钧”,还有“阁必有水”,这是基于五行“水克火”原理而衍生出的防火文化。浙江最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得名,就是此理。“天一”,是传说中能够生水的星宿,“天一生水”,以求防火。说来也怪,天一阁建好后从未出现火患。实际上,这不是阁名防火,而是整个建筑的防火设计合理,防火措施到位。乾隆皇帝修建《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时,便仿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建藏书阁,分别收藏7部《四库全书》。7座楼中6座名字里带水,分别是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只有建在镇江的文宗阁没“水”,这是因为文宗阁建在金山上,近江,不缺水,不然就“水漫金山”了。 无论“厌胜防火术”还是“五行防火术”,显然都缺少科学依据,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古人强烈的防火意识。古人虽迷信,但不糊涂,明白杜绝火患要靠制度。所以从商周时期起,中国已开始了“依法防火”。《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商时有“殷王法”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防火法规条款。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厌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
小题1: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人文性的含义我想请问人文性的定义是什么,具体是什么含义,特别是大学的人文性是指什么含义,表现在哪里 2020-05-16 …
“八闻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兼容并蓄,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闽南地域人文景观。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 2020-11-01 …
对于文言文教学,有人认为文言教学难如登天,有人却认为易如反掌,为什么他们的看法刚好相反?联系实际,参 2020-11-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 2020-11-06 …
黄石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全国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民正致力于将黄石打造 2020-11-12 …
综合性学习(10分)黄石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全国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 2020-11-12 …
一个江洋大盗正在悄悄光顾中国。它被称为“世界上头号窃贼”,一出现就不声不响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不过 2020-11-25 …
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 2020-11-30 …
历史课程承载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重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古代文明(1)文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