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原  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  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  “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    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原,论说文体之一。(1)戢jí戢:聚集众多的样子。(2)腾:传播。

    (3)蒸:兴起、渐成。(4)雠chóu:应答、响应、应验。

    (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6)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众人 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其 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而坏风俗,而 人才        贼:杀害   

   D.谓之不 ,可乎?           诬:欺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一二贤 智者            臣死 不避,卮酒安足辞?

   B.先王 治天下              则无望民 多于邻国也

   C. 智足以移百人者          天之苍苍,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则将惴惴 谨其心之所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5、断句与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译文:                                                                                      

                                                                                                 

②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译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解析】贼:摧残)

2.B(A前“且”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后“且”是连词,尚且、还;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间隔主谓语;C前“其”是代词,他的,后“其”是连词,表示选择,意为“(是)…还是…呢?”;D前“乎”是形容词后缀,表某某的样子,后“乎”介词,表对象,对于。)  

3、A(②是说风俗的影响和作用,⑤表达对士大夫的希望。)

4、B

(作者认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但采用的是递降式,君臣详, “有国家者”只要“存吾说”就可以了;至于执行成效,或扩大影响层面,则非“一命以上”全体动员不可,既强调臣下的动员和配合。)

5、(1)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2)①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②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使之成材。

【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则材料,完成第5-6题:材料:下列四条路线当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条景观  2020-06-27 …

阅读下则材料,完成第5-6题:材料:下列四条路线当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条景观  2020-06-27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鸟儿中的理想主义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几乎每一只不  2020-07-02 …

阅读《愚公移山》选文,完成(1)~(5)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  2020-07-07 …

恩施大峡谷,是清江大峡谷的一部分,峡谷全长108公里,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里几乎能找到喀斯特  2020-11-13 …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5-7题。《论语》十则(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2020-12-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  2020-12-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  2020-12-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