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词的结构与内容有什么特点

题目详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的结构与内容有什么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第二节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后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为什么分说时又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那么总写时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我们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
文章特点
结构: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情感:含蓄深沉
本文是一篇悼词,但不是普通悼词,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面对他的逝世,沉痛悲伤再所难免.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 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他把悲痛体现得含蓄而深沉,努力用对马克思思想和事业的赞颂来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英勇战斗,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