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2009届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北大校长周其凤
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隆重庆祝并且会让我们永远记忆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就要毕业了,作为你们的校长、老师,也作为北大的一名老学生,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
我是去年年底回母校担任校长的,临别在即,我要以怎样的话语来送别诸位呢?想了又想,还是用我在这大半年里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来勉励大家吧。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北大,他说:“五四以来,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象征,而且是现代中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向往的精神家园。仅此一端,世界其他大学,如东京、首尔、哈佛、牛津或柏林都无法望其项背。”
杜先生的话,对所有的北大人都是一种鞭策,也说明了北大之所以为北大是因为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从1898年到现在,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北大人都没有缺席。这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也是鲜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些校友的例子,也给大家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培养战略的眼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北京大学物理系1949届的毕业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他很早就看准了核物理这个学科发展的大方向,也看准了国家发展核技术的大方向。这位毕业于60年前的北大人,没有出过国,但他用自己的智慧放射出了灼热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他将永恒。再看王选院士、徐光宪院士,这两位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获得者,他们在选择科研方向、人生方向的时候,都是国家发展最需要什么,他们就选择什么。他们从来不会问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样的道路,一定是成功的道路。
第二,希望同学们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扎根到人民群众之中,时时刻刻不要忘本。德国大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说,一个社会中的知识精英,“他的进步决定着人类发展的一切其他领域的进步;他应该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以便为他们开辟道路,研究这条道路,引导他们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老北大的校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学堂重地,闲人免进”,后来蔡元培先生来当北大校长,就把这块牌子摘掉了,他主持开办了“平民夜校”,要北大的教授和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北大的校工上课。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说:“人类的最大进步并不体现在发现和发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们来消除不平等。”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今年毕业的各位同学,我希望你们为了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繁荣、和谐和稳定,作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第三,希望同学们在高扬理想主义的同时,也发扬为人老实、作风朴实、学习踏实、工作务实的求实精神。北大是中国“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高扬理想主义,并不是要高调做人、高声说话、眼高手低。我常常听到别人夸奖北大学生如何如何了不起,我既感到骄傲,又有些担心,担心大家浮躁,我希望同学们为人低调、老实,以诚待人,不要虚情假意;要保持朴实作风,不事张扬,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做实事,不沾染浮华的习气。
我知道有一些同学,可能就业的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比较大,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气馁,要受得住磨炼,我相信,真正的北大人,一定能够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也很高兴地了解到,今年毕业的同学中,有不少选择去西部、去农村、去国家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胡春华校友和吴奇修校友的事迹,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一点一滴地去积累,一步一步地去奋斗,实实在在地建功立业。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