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林肯的鼻子汪曾祺我们到伊里诺明州泼凌菲尔德市参观林肯故居。林肯居住过的房子正在修复。几家邻居的住宅倒都已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林肯的鼻子

汪曾祺

  我们到伊里诺明州泼凌菲尔德市参观林肯故居。林肯居住过的房子正在修复。几家邻居的住宅倒都已经修好了。邻居的房子也是木结构,样子差不多。一位穿了林肯时代服装的中年女士给我们作介绍。她的声音有点尖利,话说得较快,滔滔不绝。她说了一些与林肯无关的话,老是说她们姊妹的事。她最后说:“林肯是伟大的政治家,但在生活上是个无赖。”我真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第二天上午,参观林肯墓,墓的地点很好,很空旷,墓前是一片草坪,有很多高大的树。

  这天步兵114旅特地给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们表演了升旗仪式。两个穿了当年的蓝色制服的队长模样的军人在旗杆前等着。其中一个挎了值星带,佩指挥刀。在军鼓和小号声中走来一队士兵。所谓一队,其实只有七个人。前面两个,一个打着美国国旗,一个打着州旗。当中三个背着长枪。最后两个,一个打鼓,一个吹号,走得很有节拍,但是轻轻松松的。立定之后,向左转,架好长枪。喊口令的就是那个吹号的,口令声音很轻,并不大声怒喝。一声“升旗”后,号兵自己吹了号,那两个队长举手敬礼,国旗和州旗升上去。一会儿工夫,仪式就完了。士兵列队走去,小号吹着“光荣光荣哈里鲁亚”,打鼓的这回只是用两根鼓棒敲着鼓边。这个升旗仪式既不威武雄壮,也并不怎么庄严肃穆。说是形同儿戏,那倒也不是。只能说这是美国式的仪式,比较随便。

  林肯墓是一座白花岗石的方塔形的建筑,墓前有林肯的立像。墓基前数步,石座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铜铸的林肯头像。林肯墓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很好看。一位法国作家说他到过南京,看过中山陵,说林肯墓和中山陵不能相比——中山陵有气魄。我说:“不同的风格。”“对,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不知道林肯墓是“墓”,中山陵是“陵”呀。

  我们到墓里看了一圈。这里葬着林肯、林肯的夫人和三个儿子。正中还有一个林肯坐在椅子里的铜像。他的三个儿子都有一个铜像,但较小。纪念林肯,同时纪念他的家属,这也是一种美国式的思想。——这里倒没有林肯的“亲密战友”的任何名字和形象。

  走出墓道,看到好些人去摸林肯的鼻子——头像的鼻子。有的把孩子举起来,孩子就高高兴兴地去摸。林肯的头像外面原来是镀了一层黑颜色的,鼻子被摸得多了,露出里面的黄铜,锃亮锃亮的。为什么要去摸林肯的鼻子?原来只是因为林肯的鼻子很突出,后来就成了一种迷信,说是摸了会有好运气。好几位作家摸着林肯的鼻子照了相。 他们叫我也照一张,我笑了笑,摇摇头。

  归途中路过诗人艾德加·李·马斯特的故居。马斯特对林肯的一些观点是不同意的。我问接待我们的一位女士马斯特究竟不同意林肯的哪些观点,她说她也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关系不好。我说:“你们不管他们观点有什么分歧,都一样地纪念?”她说:“只要是对人类文化有过贡献的,我们都纪念,不管他们的关系好不好。”我说:“不过,我不赞成大家去摸林肯的鼻子。”她说:“我也不赞成!”

  途次又经桑德堡故居。桑德堡写过长诗《林肯——在战争年代》。他是赞成林肯观点的。

  回到住处,我想:摸林肯的鼻子,到底要得要不得?最后的结论是:这还是要得的。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没有一个人的鼻子是神圣的。林肯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我还想到,自由、平等、博爱,是不可分割的概念。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在中国,现在,很需要倡导这种“ 生而平等 ”的精神。

  让我们平等地摸别人的鼻子,也让别人摸。

1987.10.1  爱荷华

(选自《人文随笔》,有改动)

(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的题目是“林肯的鼻子”,但直到后半部分才提及“鼻子”,前文则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步步引导、层层铺垫。

B.

作者描绘中山陵并将其与林肯墓作比较,意在表明林肯墓的清爽干净,进而突出二者呈现出的不同的建筑风格。

C.

马斯特不同意林肯的某些观点,但马斯特故居的接待员是赞成林肯的,因此那位女士也不主张大家去摸林肯的鼻子。

D.

在作者看来,以平等为前提的自由构成美国式民主的一个侧面;而民主又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E.

本文在叙述上多用短句,显得自然、平易;人物的对话风趣、幽默,使文章读来如话家常,既有思想性又有感染力。

(2)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请根据文中的行程将下面的游览路线填充完整。

住处→________→住处→林肯墓(墓前→________→墓里→________)→马斯特故居→________→住处

(3)

第3段用了不少文字写步兵114旅表演升旗仪式,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第6段中说好几位作家摸着林肯的鼻子照了相,“他们叫我也照一张,我笑了笑,摇摇头”,作者不肯照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说,在中国很需要提倡一种“生而平等”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所说的这种精神?(请分条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AD;
解析:
(2) 林肯故居 墓基 墓基 桑德堡故居 (3) 详细描述仪式的过程,表现美国式礼仪的随便,意在为后文进一步阐发对平等、自由(或民主)的看法服务。 (4)   (1)在作者的旧观念中,林肯是伟人,伟人的头像不可以随便摸,否则有失恭敬。   (2)①伟人林肯故居的修复并不优先,样子也和普通人差不多。②人们可以很自由地议论伟人林肯,实事求是地评价伟人林肯。③关于伟人林肯的私人升旗仪式并不隆重盛大,比较随便。④伟人林肯墓地清净朴素,并不铺张。⑤将伟人林肯视为凡人,使他回归家庭,纪念伟人林肯也纪念他的家属。⑥可以自由平等地触摸伟人林肯的头像,无须有任何禁忌与避讳。⑦无论是否同意伟人林肯的观点,一个人只要是对人类(文化)作出过贡献,他就能够同伟人林肯一样得到人们的尊重。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林肯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随着数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求计算器进入课堂,某电子厂家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计算器的供应量x1(万个  2020-03-31 …

随园诗话(文言文):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去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则形诸梦.曾作诗  2020-04-07 …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  2020-04-07 …

孰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的含义是什么?是塾,打错了。含义就是意思吗?  2020-04-07 …

案例分析题,有没有朋友可以帮一下~2008年春节,吴某带着孩子到离家不远的一个超市去购物.因孩子吵  2020-06-10 …

家庭过期药品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某市药监部门为了解市民家庭处理过期  2020-06-18 …

限时半小时)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则文言文的体会.原文: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切.每去书肆,垂涎翻阅  2020-06-19 …

英语翻译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  2020-07-05 …

2.下列句子中,哪一个“过”字是“犯错误”的意思?A.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B.一出门,裘马过世  2020-11-13 …

攀枝花市某初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小刘去当地农村进行了采访考察.小刘发现村民张某家的日子过得非常红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