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放鹤亭记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题目详情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南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选自《东坡全集》

【注释】 ①扉:门。②纵:任凭。③陂(bēi)田:水田。④傃(sù):沿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然大环           纵其所

B.饮酒斯亭而乐之     相与步中庭

C.云龙山人张君草堂   饮酒于斯亭而乐

D.甚驯善飞           暮则傃东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直叙的手法、简练的文笔,交代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放鹤亭”就是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为了便于放鹤,他迁到了东山脚下。

C.作者在描写放鹤亭四季景色时,用了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

D.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B

14.(1)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 

(215.B


看了放鹤亭记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原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  2020-03-30 …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日:“宜燔。”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  2020-06-17 …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  2020-06-17 …

兄弟争雁原文: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宜燔.”竟斗而  2020-06-21 …

兄弟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日:“获则烹。”其弟争日:“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杜伯请剖雁  2020-06-21 …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兄弟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  2020-07-0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江水又东,径黄半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2020-07-07 …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  2020-07-13 …

(三)(11分)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  2020-07-23 …

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  20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