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现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现已感到,中国各地复兴的气势澎湃而起,建设的趋势,日盛一日。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
  材料二:这次近卫的狂妄声明,所谓“完全消灭反日之国民政府”,亦不过是如上次的声明一样一文不值。 日寇所满口鼓吹之“东亚新秩序”“睦邻亲善”……等亦不过是“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完全消灭国民政府”为内容……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自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三:(近卫声明)是敌人整个吞并我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全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关在远东的势力。……我是不会背盟弃信,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四: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可以说放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运动。
——汪精卫《所望于产业界诸君》
  请回答:
  (1)依据有关材料,联系史实说明近卫声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国共双方对近卫声明有什么共识?声明发表后,双方在对日问题上的反省有何异同?
  (3)依据材料四,说明汪精卫对近卫声明的态度及目的,并指出其“和平运动”的实质。
  (4)依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在日本近卫声明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政府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投降倾向日益增长。由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把主要力量用来进攻抗日根据地,造成根据地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局面。   (2)共识:国共双方都认为近卫声明是灭亡中国的政策,双方都表示要抵抗日寇。异同:蒋介石依靠英美势力,利用政府军队抗日,中共则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3)态度:汪精卫为近卫声明作掩护,认为它是“放弃侵略主义”。目的:欺骗人民,为其投降日本做准备。实质:是一场叛国投敌、反共反人民的卖国运动。   (4)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排除英美在华势力而独占中国,以打破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说到底是灭亡中国的侵略声明。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政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闪电打在附近时为什么感觉有电流声我们这经常有雷暴天气,有一次雷雨天我撑伞经过一栋楼下,然后一个雷打  2020-05-15 …

朱自清《春》一文中,5-6自然段把无形无声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形有声有味.请问是哪几句?无形为有形:  2020-05-20 …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  2020-06-22 …

为什么最近外面总是有轰隆隆的声音?很沉闷的感觉听到这样的声音就心慌慌.什么原因呢?这2天都有就一声  2020-07-01 …

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入耳引起的感觉,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  2020-07-03 …

电热水器有响声储水式的电热水器经常发出嗡嗡的响声,摸水管还有震动的感觉,是从排污口放水后装上后不久  2020-07-05 …

灯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说‘‘应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  2020-07-16 …

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  2020-11-16 …

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2020-12-18 …

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