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长江、黄河哪条河长

题目详情
长江、黄河哪条河长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壮丽的河流之一。全长6380公里,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它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大冰峰,自西向东,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 长江,我国古代称作“江”,也叫“大江”。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很早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觅它的源头,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始终无法弄清、我国著名古籍《尚书.禹贡》曾把发源于岷山的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上源,所以有着“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说法。 长江源头是由数十条巨大的冰川所组成的冰山群 直到明代,公元1641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到川、青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并写了《江源考》一书,推翻了过去“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错误说法,把长江的发源地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他未能继续沿金沙江上溯,也没有找到长江的真正发源地。到了清代,即17世纪中叶,人们对长江上源的水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当时实地查看绘制的地图中,已绘出通天河、木鲁乌苏等河流,但对江源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公元1720年,清朝皇帝康熙派专使探查黄河上源的同时,顺便考察了通天河上游。看到巴颜喀拉山南麓河流众多,密如蛛网,无法肯定哪一条河是正源,只好笼统地说:“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真正认识长江源头,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8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力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等地实地查勘,发现长江分南北二源:南源为木鲁 乌苏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北源为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南麓。虽比过去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未找到真正的发源地。1977年,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组织的江源考察队,再次来到长江源头地区,结果发现长江的真正源头是在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冬冰峰下,它的正源是沱沱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查明长江的真正发源地。 各拉丹冬,是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米,是一片南北长50多公里、东西宽30公里的冰川群,共有50多条巨大的冰川。这里的冰川叫山岳冰川,它们有的象一片美丽的冰塔林,有的象直刺蓝天的宝剑,有的象千姿百态的宝塔。冰塔林中,有高高耸立的冰柱,有上尖下粗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这些高高的冰川群下,还有许多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等。它们都是用之不竭的固体水源,也是孕育长江的伟大源泉。 长江源头的自然界景观十分奇特和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火,冰消雪融,雪线下的天然草原上盛开着各种花朵,有的嫣红,有的姹紫,有的金黄,有的雪白,真是千姿百态,艳丽多彩。为了抵抗暴风雪,这些花草长得都比较矮小,或呈星座垫状,或匍匐在地。由于日照长和紫外线特别强的缘故,花草色泽鲜艳夺目。草原上不仅放牧着成群的牛羊,还有野牛、野驴、马熊、猞猁、旱獭、黄羊、藏羚羊、雪鸡等珍禽异兽。 长江,从各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由冰川、冰斗融水汇成的一股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约3米,深约0.2米,然后向北流过9公里在巴冬山下接纳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群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北流,便形成了分别宽6米和4米的两条小河。小河两旁的谷地还有许多辫套状的水网,这就是沱沱河(也叫套套河)的上源。 长江在青海境内称通天河,通天河直门达水文站以上属长江上游地区,包括干流和各支流的流域范围,地理位置在北纬32度30分--北纬35度40分,东经90度35分--东经97度42分,流域面积15.8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中面积的21.9%和长江流域总面积的8.8%。其中境内干流总长1206千米,水面面积14.06平方公里。长江源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流域内冰川面积达1496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4960亿立方米。行政包括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治多,曲麻莱,玉树,称多4县。长江源区为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居区,许多地方为无人区,人口约15.6万,以牧业经济为主。 黄河源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为5464公里。自古以来,它象是一条自天而降、桀骜不驯的金色长龙,喷云吐雾,奔腾咆哮,飞舞在我国北方苍茫起伏的大地上。 据古籍记载,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相传,早在尧舜时,黄河就是一条有名的害河。我国著名的古籍《尚书·禹贡》中,曾有过夏禹“导河积石”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黄河的最早记载。 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因为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特别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要道。据记载,唐代贞观年间,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番王松赞干布在河源亲迎”。公元821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至此,人们对黄河源头已有相当的认识。到了元代和清代,中央皇朝曾多次派专使探查黄河源。公元1280年,元朝专使都实奉命查勘河源,发现河源在“朵甘思西部”、“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认定星宿海为黄河源头。清代,黄河中下游洪水多次泛滥,灾害频繁,清朝曾先后派专使拉锡和阿弥达到黄河源头,穷河源,告祭河神。拉锡从星宿海往上走了两天,发现星宿海之上有三山,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三河东流入扎陵湖。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清乾隆四十七年,阿弥达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阿弥达西逾星宿海300里,对三条河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位于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明黄河的真正源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治理黄河,改造黄河,造福人民,国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对黄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勘查。1978年,国家再次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更为详实的调查时,再一次肯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正源。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约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间。卡日曲,本是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它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为4830米。它的源头是5条从山坡切沟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过是一条宽约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东北而流,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卡日曲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公里的峡谷,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 R]LS[6[1hP&uW!Qourtour.com.cn )W(x+W8g-cC){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族群众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约古宗列在星宿海之上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玛曲,当地藏族群众叫孔雀河。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著名的星宿海。
看了长江、黄河哪条河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两湖两广两河山”这句话中的“山”和“河”分别指的是哪个山和哪条河?()A.大兴安岭和黄河B.太行  2020-05-16 …

一条河宽50m,河两岸平行,在距离河岸120m处有一个火车站A,在下游400m处的河对岸距河岸18  2020-05-21 …

读“我国东部四条大河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19~21题:19.图中四条大河依次为()20.我国东  2020-06-21 …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河上矗立着一座大桥,叫“黄坝大桥”.所以我习惯叫这条河是“黄坝河”.但要问它什  2020-07-10 …

下图中地是沿30°纬线的4条河流的入海口附近,读图后回答关于四条河流河口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河  2020-07-24 …

一条河宽50m,河两岸平行,在距离河岸120m处有一个火车站A,在下游400m处的河对岸距河岸18  2020-08-04 …

歌曲《我的祖国》中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词,结合歌词回答5~6题.有关这条大河的叙  2020-11-05 …

如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4,25题.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和含  2020-12-02 …

综合题。1.长江、黄河是奔腾在中华大地上的两条巨龙,它们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  2020-12-29 …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河、河三条河流冲积而成的.(2)历史上,黄河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