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21.还未展开 芳心
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
2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 根据“求同”法,即从两首诗中找出在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两个方面的共同点,可找出一些关键词进行理解。例如,“芭蕉” “海棠”,由标题“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得出,植物的相同的状态是“还未展开”。前首诗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后首诗歌,作者劝说尚未开放的海棠“爱惜芳心”。故通过比较可得出,这两首诗均用“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 “求异”法,即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具体分析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衬托、对比、比拟等角度分析。例如,前首诗歌,“ 冷烛无烟绿蜡干 ”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芳心犹卷怯春寒 ”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故首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后首诗歌,“ 枝间新绿一重重 ”采用的是衬托和对比手法,以新绿来衬托“数点红”;“ 芳心 ”“闹”等词表现了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理解,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故采用的是一语双关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 2020-05-14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10分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2020-05-14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 2020-05-1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2020-05-1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2020-05-16 …
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8.古人作诗讲究形神兼 2020-07-06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 2020-12-07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2020-12-07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2020-12-07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