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对于哲学的定义,说法颇多,可谓见仁见智。不过,将哲学定位于探求真理的层面,大概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哲学所探求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对于哲学的定义,说法颇多,可谓见仁见智。不过,将哲学定位于探求真理的层面,大概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哲学所探求的真理,乃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是一种通透无碍的大智慧,是通行天下的普遍之理。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体现出一种“通”的品性。正因为哲学追求的是一种具有“通”性的大智慧、普遍之理,所以哲学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哲学“通”之品性要求哲学研究者在把哲学做“深”、做“细”的同时,还必须把哲学做“通”,而不能满足于一孔之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这种一孔之见的零碎哲学,容易降低哲学的品位。那么,该如何把哲学做“通”呢?
③把哲学做“通”,应在“大”上下功夫。要探求大智慧和普遍之理,就必须有大视野、大心量、大气魄。古代哲人对此有过精辟论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强调的是大视野,有大视野才不会固步自封、一叶障目;张载所谓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强调的是大心量,有大心量才能容纳、吸收不同的思想,不自以为是;陆九渊所谓的“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强调的是大气魄,有大气魄方能有大境界,才不会因种种困难而退却。倘若无此“三大”,就难以把哲学做“通”。
④把哲学做“通”,应在培养学识上下功夫。培养学识之要津莫过于回归哲学经典,通过与哲学大师的对话,逐渐培养哲学研究者所应具备的严谨的思辨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自觉的批判精神。同时,哲学研究者也要重视从时代中培养学识。如果说哲学经典在于培养一种哲学眼光,那么,社会现实则无异于活生生的素材,眼光渗透于素材才可能有大智慧产生。而且,我们所探求的是否是大智慧、普遍之理,也必须经过时代的检验。
⑤把哲学做“通”,应自觉打破学科分类所形成的“壁垒”。今天是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仅就哲学学科而言,即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八个二级学科,每一个二级学科里面又有更细微的分类。按照哲学的分类把各个领域做“深”、做“细”当然不无道理,但倘若完全按此壁垒森严的分类思路拘谨于某一个狭小的领域去做哲学,终其一生亦难做“通”矣。思想无禁区,智慧无边界。把哲学做“通”,要求哲学研究者不但要自觉地打破本学科由于分类所形成的“壁垒”,还要积极关注并善于吸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
⑥把哲学做“通”,应贯彻“知行合一”的精神,善于将哲学的大智慧、普遍之理贯通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既是真理之源,更是真理的“试金石”和落脚处。尤其是对以哲学为业的人而言,“知行合一”更是“诚”之优良品质的体现。倘若哲学研究者说一套做一套,将哲学作为文字游戏甚至作为谋取某种好处的工具,那么,即便他说得天花乱坠,也难有说服力。
(选自2013年6月6日《人民日报》)
6.下面对于“哲学研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哲学的定义,历来没有准确的表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B.哲学是探求真理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哲学所追求的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之理”。
C.因为哲学所探求的真理,能对世界总体把握,既通透无碍,又通行天下,所以哲学体现出一种“通”的品性。
D.对于哲学研究者来说,把哲学做“深”、做“细”是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品位,还必须把哲学做“通”。
7.关于“如何把哲学做‘通’”的论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哲学做“通”,必须有“大视野”、“大心量”、“大气魄”,三者缺一不可。
B.把哲学做“通”,要培养学识,既要与哲学大师对话,又要汲取时代素材。
C.把哲学做“通”,就必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精通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D.把哲学做“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善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了研究哲学、探求真理的方法。
B.哲学追求具有“通”性的真理,这种“通”性的真理,应该能够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C.第③段引用古代哲人的精辟论述,目的在于批判“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知难而退”等不良倾向。
D.回归哲学经典,与哲学大师对话,才是培养哲学研究者真正学识的唯一途径。
6.C
7.C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A无中生有。原文是“对于哲学的定义,说法颇多”,未说“争论不休”。B范围夸大。原文是“大概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未说“得到了……一致认可”。D理解错误。把哲学做“通”不是为了提高品位,而是哲学“通”之品性的要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文中未说要“精通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解不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A文中没有事实论证。C引用哲人的论述,为阐明分论点“把哲学做‘通’,应在‘大’上下功夫”找理论依据,不是为了批判。D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2020-05-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 2020-06-30 …
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2020-07-03 …
木兰诗1.找出里面的通假字并解释字义.2.找出里面的一字多义的字并解释字义3.找出2个重点句子翻译 2020-07-28 …
字数字音意义用处完全相同的词语两个词语一组,要求1、字数字音完全相同2、意义用处完全相同越多组越好 2020-11-07 …
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2020-11-10 …
求老师解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动物能学会人类语言吗?周立明动物的“语言”,只不过是 2020-11-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义有胆智,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金人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义有胆智,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琏,父诚,世为田农。全义少为县署役夫, 2020-11-26 …